明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修葺复原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对外开放的三座陵园之一,复原后的昭陵是十三陵中典制最完备的陵园。今天,文旅君带您走进明昭陵,见证当年昭陵初建时的风采。
明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孝懿、孝安、孝定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墓,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修葺复原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对外开放的三座陵园之一。
昭陵背靠大峪山,前临西北山壑曲折而来的河流,右侧有九龙池,背山面水,主要建筑有神功圣德碑亭、祾恩门、祾恩殿、宰牲亭、棂星门、石五供、明楼、月牙城、宝城,祾恩殿两旁有左右配殿。
明朝灭亡后,明昭陵先后遭到两次破坏,乾隆年间,清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明十三陵,昭陵也在修葺之中。从遗址分析,当时修葺的项目只有明楼、祾恩门、祾恩殿三项工程,这次重修,虽然使陵园制度稍趋完备,但却改变了原有建筑的规制。
十三陵特区于1987年4月正式动工开始对昭陵进行全面修复。修复前,昭陵地面建筑随着漫长的岁月多已坍塌。复原后的昭陵是十三陵中典制最完备的陵园——从陵门到祾恩殿,再到方城明楼和宝山城,都力图再现当年昭陵初建时的情形。同时,在祾恩殿、左右配殿、神厨、神库内还布置了以相关历史为主题的陈列,以丰富游览内容。昭陵为十三陵中中等陵寝建筑规模的开放旅游景点。
附属建筑中的宰牲亭、神厨、神库及围墙、院门等,在原来遗址的基础上陆续在1991-1992年间进行了修复。
祾恩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安置的板门,其形制是参考长陵的规制建造的,结构坚固、造型宏伟。门顶为单檐歇山式,门前的月台是在明朝的旧址修复的,古朴精美。编钟历史陈列是昭陵的一个特色景观。
现在的裬恩殿是在明代残存的部分柱础石上,参照了长陵的形制进行修复的,其形制为重檐庑殿顶,不推山,面阔外显五间,内显七间,进深中显四间,外显五间,修复后的裬恩殿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只是它前面的左右神帛炉没有遗物留存,稍显遗憾。
昭陵三座门的形制与裕、茂等陵相同,它的瓦件残坏处已于1987-1990年补配齐全。城台上明楼的台基和四壁仍为明朝旧制,但残坏处已经修葺完整。清朝乾隆时楼内的石券顶和左右券门均完整坚固如初,楼顶经过修整,重新配置了斗拱、瓦饰、额枋等,使得明楼重新焕发了光彩。只有明楼内的圣号碑龟裂残坏严重,字迹、石雕纹饰模糊不清,棱角全无。
宝山城经修整后,垛口、字墙的形制完备,墙体残坏也剔补齐整,城台下券洞内乾隆五十年封砌的砖墙及堆放的碎砖石全部予以清除,城台前的月台、两侧的转向台阶及右掖乾隆五十年增构的石台阶也已经补齐。
【咨询电话】010-60761435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昌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