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统年间,平则门改称为阜成门,有物阜民安之意,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因其是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运往北京城内的必经之地,故又名曰“煤门”。城内的道路也随之更改为“阜成门街”,一街两巷有巡捕厅等衙署及各种民居、胡同。
金融街
阜成门内大街的南边与北边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貌,北边沿街都是古色古香的店面,护国寺小吃、新川面馆、水饺店......烟火气十足。南边皆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成片的商务楼与古色古香的店铺造就了一片繁华之景。
在阜成门内站下车,沿街向东走进入金融大街。20世纪90年代前,它从原来金坊、银号之地因故成为居民区。20世纪90年代后,它是北京新兴的一条大街,是北京第一个大规模整体定向开发的金融产业功能区——金融街。它沿着老北京的西顺城街,南起复兴门内大街,北至阜成门内大街,西抵西二环路,东临太平桥大街,核心街区内矗立着64栋重点商务大厦,可谓是北京“最富庶”之地。
沿街向内走,石油金融大厦、金益大厦、新盛大厦、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再保险大厦……目不暇接的大厦一幢接一幢,外观形状各异,此起彼伏,时不时见大厦走出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而众多鳞次栉比的冷色调大厦汇集一处,色调似乎也与金融的工作性质相得益彰,沉稳理智。在其间走下来,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为中国金融发展之速而无比自豪。
北京鲁迅博物馆
对鲁迅先生的种种好奇,恰因着这次的游览,来到鲁迅先生于1924年春天购入后自己设计改建的故居看看。
在阜成门内站下车后,豆浆铺子传来浓郁香味,顺着铺子往里走,进入阜成门内北街。阜内北街是连通阜内大街与鲁迅博物馆的交通廊道,在路的两旁有高大浓密的国槐,民居住宅有些许老北京时的旧模样。还有麻辣烫铺子、黄焖鸡米饭铺子等小吃店铺,来吃的人络绎不绝,闻着香味摸了摸肚子,心想一会儿得好好吃上一顿。
在入口处测量过体温,就来到了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南门。门口站着不少想要进去参观的游客,工作人员正教上了年纪的老人预约,我在一旁也听着:关注北京鲁迅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输入个人信息,确认提交,向工作人员出示预约成功的二维码,就顺利进入了北京鲁迅博物馆。
馆内的中心花园有鲁迅先生的半身肖像,还有一本展开的“书”,边上趴着只白色的猫,此刻正是出来晒晒的好时段。左手的方向是朝花夕室(为“朝花夕拾”的谐音),右边是鲁迅书店,有售卖鲁迅先生的作品等。沿正中向前步行,又见一只橘黄色的猫,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到放有水的盒子边上,将猫头都伸进盒子里,喝了小一会儿,才抬起头来,懒洋洋地又躺下晒太阳。这画面虽不与鲁迅先生描述的百草园妙趣横生一致,却也给偌大的博物馆增添了些许意趣。中心花园的正后方原是鲁迅陈列展览,向左走进去,隐隐约约看见一些鲁迅先生故居的样子,再走得深一些,就能看见故居的入口。
入口处标有“鲁迅故居”字样,门还保留旧时的模样,鲁迅先生1924年5月搬来此处居住。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旧居正式对外开放。1954年初,在旧居旁建立了陈列厅,于195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0周年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
故居是一所北京常见的四合小院,跨过门槛,进到小院,中间为起居室,起居室北面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东屋为鲁迅先生母亲的卧室,西屋为鲁迅先生原配卧室。院内两棵弯弯曲曲的、环形向上的树是1925年4月5日鲁迅先生手植的白丁香。起居室的门都紧锁着,正透过窗户往里看,忽闻一声“奶奶,快到后面来,后面看得更清楚”,我也跟着呼唤声穿过细窄短的廊道,走到后院,向后院敞开的窗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见起居室内的摆设,果然是十分简朴,就在这简朴的故居中,鲁迅先生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篇章。
Tips:
北京鲁迅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电话:010-50872677
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
票价:免费(需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