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文庙创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由龙图阁学士、正定知府吴中复修建。
府文庙作为真定这一地区的最高学府,曾培育出了难以数计的人才,著名的有蔡松年、蔡珪、褚承亮、周昂、苏天爵、贾应春、许守谦、赵南星、梁梦龙、梁清宽、梁清标、梁清远等。元代大文学家、教育家元好问曾在诗中对真定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情况进行了最直接的称道和赞誉:“镇州城中金粟冈,移来河东万卷堂。先生弦歌教胄子,子亦诗礼沾余芳。”“文星煌煌照燕南,青青子衿满恒阳。”
据光绪版《正定县志》记载,“正定府为历代省会之区,故府学文庙规模广阔,气象崇宏,甲于通省”。其平面布局分三路。中路为文庙的主体建筑,从南至北依次建有:牌坊、棂星门、泮桥、名宦祠、乡贤祠、戟门及耳房、东西庑房、大成殿、崇圣祠;东路为祭祠所用,建有六忠祠等建筑;西路为府学,建有正殿明伦堂,明伦堂由门厅、前殿、大殿和配殿组成。堂后有尊经阁,阁左右建梯云步月楼,阁后建敬一亭和教授宅等建筑。另外,在府学内还建有一座关帝庙。东南角位置建魁星楼。在进入府文庙的南口、西口和东口各建一座四柱三间的木质牌楼。南口牌楼为钟灵坊,外题“万代宗师”,内题“圣德同天”;西口牌楼为“育才坊”,外题“道冠古今”,内题“木铎万世”;东口牌楼名为“兴贤坊”,外题“德配天地”,内题“删述六经”。整体建筑规模宏大,轴线布局,左右对称,极具庄严感。
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成殿、魁星楼等建筑被拆毁。现仅存戟门一座和东西耳房各三间。
戟门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为单檐悬山顶建筑,檐下柱头卷刹圆润,阑额宽大并且两端出头呈云纹状,上施普柏枋。檐下施斗拱,柱头与补间铺作均单昂四铺作,昂为真昂。补间铺作当心间三朵,其他均为二朵。梁架结构,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经专家鉴定,此为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抚今思古、叩问历史、思绪飞扬、春秋作古、岁月不居早已印证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名言时光还在继续读书教育不仅为了一窥先贤更为了继往开来古城正定千年文脉俯仰古今。
地址:正定城内常山东路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