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水关”地处雾灵山村西交梁五虎门沟,横跨沟谷。无论是从北京的花园南沟还是河北的西交梁,都能到达。
五虎水关又称水门,为东西并列开建的两个大孔洞形城门,是雾灵山现存比较完整的明长城中的水门建筑,以条石垫基铺底,上砌青砖,白灰抹缝,内填土石,门洞呈拱券式结构,宏伟坚固,两个门洞相距6.59米,各洞高5.1米,宽3.5米,进深4.7米。
水门是明长城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疏通、排泄山沟里的水。但仍具有军事防御的特性,孔洞内的闸门主要用来盾防,闸门厚23厘米,闸门采用自上而下的绳索升降。需开则升,需关则降。为防守来敌,平时经常关闭着闸门,只开放一个小缝,能通细流即可。夏季较大洪水来临时,随时可以升起闸门泄洪。
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发大水,把黑谷关的城墙冲倒了,而五虎水门安然无恙,只是以后年久失修,有两块石虎头像流落民间,闸门及提升闸门的绳索机关已不见踪影,但安装闸门的23厘米宽的闸槽、通往城顶的闸孔依然存在,用来提升闸门的带孔石柱至今仍挺立在门洞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