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古塔发展历史绵长,让我们一同感受塔文化的魅力

  • 2021-08-31 19:11:18
  • 文旅房山

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方向,区内现存古塔112座,约占北京地区古塔数量的二分之一,素有北京的“塔乡”之称。房山古塔发展历史绵长,兴起于隋唐,发展、繁丽于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仍在不断重建、修葺或兴建,而从构造形态来看,房山古塔更是形制多样。

今天,文旅君带您了解房山区现存古塔中数量最多的密檐式塔,让我们一同感受塔文化的魅力。

在东方文化中,塔承载了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其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而塔作为佛教形象化的实物代表,亦随着佛教一同传入中国。

密檐式塔是一种砖石建造的佛塔式样,是多重的高塔建筑,形体较为高大,且全塔包括了塔基、塔身和塔刹三大部分。塔身的最下一层很高,以上各层间的距离很短,塔檐紧密相接,因以名之。塔身的内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临眺览。有的密檐式塔在制作时就是实心的,即使在塔内设有楼梯可以攀登,而内部实际的楼层数也要远远少于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数。富丽的仿木构建筑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层。各层间多不设门,为了内部采光的需要,有些密檐塔在檐间开有窗孔。这种佛塔大部分无法登临,纵使有些内部设有楼梯,可以拾级而上,但是并不适合远眺。

至于密檐式塔的渊源,有学者主张其源自笈多时期(约320年-约540年)的印度窣堵波(印度的塔的一种形式)。梁思成先生则指出,密檐式塔是中国化的窣堵波。印度窣堵波的覆钵塔身,变成中国的木构形式,作为塔身的第一层。其上距离短,层层迭迭的塔檐代表了窣堵波的刹。亦有学者认为,密檐式塔实是中国砖石高层建筑和印度窣堵波的结晶,塔身部分保持我国砖石高层建筑的特色,塔刹则以印度窣堵波作为根据。

房山区现存古塔中,密檐式塔数量最多,且见于各时期古塔。密檐式塔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为四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下面文旅君为您介绍几个房山地区的密檐式塔:

金仙长公主塔

金仙长公主塔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唐玄宗第八妹金仙长公主支持静琬创刻石经,提供刻经版本以及土地田产等资助,此塔为纪念其功德所建,平面呈方形,为七级密檐式塔。

金仙长公主塔挺拔秀美,其中第一层比较大,为全塔高度的1/3以上。方形龛门上端浮雕火焰宝珠龛楣,两侧各浮雕金刚力士一尊,龛内浮雕释迦佛。

塔外右壁镌刻唐开元九年(721年)释玄英所撰的《云居石经山顶石浮图铭并序》,后壁刻有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守泰撰《石经山顶石浮图后记》。塔的形状类似西安的小雁塔,塔身的厚度由下而上递减,呈锥状。

玉皇塔

玉皇塔始建于辽代,平面八角形,为七级密檐式砖塔。塔座为八角须弥座式,上面饰有砖雕的人物故事、动物图案等。塔身正面开拱券门可以入塔,门内曾供奉汉白玉的玉皇大帝像,所以称“玉皇塔”。其他各面有砖雕假门或假窗。

玉皇塔塔身上承七级密檐,各角梁均悬有铜铃,塔顶八角攒尖,八条顶脊自顶端的封顶铁制宝珠塔刹向八方延伸,尽头有垂兽、套兽。塔顶置宝珠,上立一根铁柱塔刹,直插蓝天。玉皇塔立于山巅之上,古朴典雅,工艺精湛,是房山古塔中的上品。

龄公和尚舍利塔

龄公和尚舍利塔,位于万佛堂孔水洞南平地上,建于元代。这座八角形七级密檐式砖塔,塔座为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上方用砖雕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塔身为八角形,四个正面有拱券门,四个侧面有假窗,假窗上部为挂云。塔身上部为七层密檐。塔刹已毁。从这座塔的背面观察,此塔从塔基处向西倾斜,并且倾斜的幅度还比较明显。万佛堂元代密檐式砖塔是北京现存唯一的斜塔,被俗称为“北京斜塔”。

姚广孝墓塔

姚广孝墓塔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姚广孝(1335年-1418年),字斯道,长洲(今江苏苏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道衍。洪武中从朱棣到北平(今北京),为心腹谋士。他是协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的勋臣。朱棣即位,恢复俗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死后建塔葬此。

姚广孝墓塔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叠涩结构,须弥座上砌三层莲花。柱身正面嵌铭“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塔”。其他各面设假门或假窗。檐部各角悬挂铜铃。宝珠刹由生铁铸成,与八条脊的戗吻相联,高耸而清秀。塔前有御制碑一座。

房山古塔虽久经风霜,但风貌犹存,充分展现了我国自唐以来古代造塔艺术的成就。感兴趣的 就来看看吧~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