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369.6亩,正中为丛台湖,湖面42余亩。
丛台高26米,南北皆有门。从南门拾级而上,东墙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古体大字,正门外有郭沫若1961年秋登临丛台时题写诗句的碑刻。从北门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丛台》的一首律诗,背面是他的古风《邯郸行》词。
丛台的第一层是个院落。院内坐北朝南的亭屋叫“武灵馆”,西屋为“如意轩”,院中间有“回澜亭”,为1931年增设。院内台壁上嵌有进士王韵泉和举人李少安分别画的“梅”、“兰”石碣。丛台的二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门楣上,写有“武灵丛台”四个古体黑字,门里边还刻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朱红大字,流传很久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进圆拱门,有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面对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墩,很像是撩袍端带的帝王将相刚刚离去。
丛台公园是以武灵丛台为中辟成的一座大型园林,园中亭台楼榭,掩映在苍松翠柳中,山色湖光,倒映出点点轻舟。
从东门步入丛台公园,迎面是雄伟的工农兵塑像(1972年10月建),苍翠挺拔的雪松,茂盛的生长在主路两旁。漫步北游,举目西望,是繁花似锦的花圃地。公园的西南部为观赏动物区。园中东、中、西三湖互相连接,融为一体。
东湖南部种植莲藕,夏日荷花映日,碧叶满塘,使人留连忘返。其它水面碧波荡漾,皆可垂钓或荡舟穿桥泛游湖中。园林建筑,除古丛台、望诸榭外,还陆续增建了工农兵塑像、春歌亭、醉月亭、长廊、碑林、二度梅雕塑等,并对原在湖边已破败的七贤祠迁址翻建,彩塑了赵国在立国前后树有特殊功勋的七位贤者。
登上丛台极目远眺,西边的巍巍太行山层峦起伏,西南赵国都城遗址赵王城蜿蜒的城墙隐约可见,西北便是赵国的铸箭炉、梳妆楼和插箭岭的遗址。俯视台下,碧水清波,荷花飘香,垂柳倒影。
丛台公园中湖湖心岛上,有一座六角攒尖式建筑,名“望诸榭”,俗称湖心亭。系1971年11月重建,1972年10月竣工,由园林处老技工刘振福等设计,上复绿色琉璃瓦,榭高10.2米,六角微翘,结构精巧。榭上缘柱间连以水磨石连凳,供游人憩息、观景。内侧柱间墙面嵌有半透明式花窗。南北各有门。
丛台内的古迹不仅止于此,还有丛台的碑林、据胜亭、回澜亭、武灵旧馆、明代城墙残段等等古迹等着我们一一进行探索。如今的丛台已经是一座完整的园林式建筑,除了游览,已经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之一。
也许这就是邯郸的魅力之一,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回眸,就可以看到穿越千年而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