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场馆少、价格高,冰壶一直被人们视为“熊猫运动”。然而,记者昨天从怀柔区获悉,位于该区的亚洲最大冰壶馆,放下“贵族架子”,面向中小学生开起了公益课堂,让冰壶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
周长91.44厘米、高11.43厘米、重19.96公斤,材质花岗岩,这是冰壶。
别看冰壶个头不大,造价却很高。“每个冰壶是由云母的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制造优质冰壶用的天然花岗岩均产自苏格兰近海的小岛,也只有苏格兰人掌握着制作世界顶尖水平冰壶的技术。”该冰壶馆负责人茹霞说。
不仅冰壶本身取材困难,就连比赛用的专用冰道要求也很高。“对冰道的最低要求是用纯净水。”茹霞说。为保证冰面的光滑度,有时还会在冰道上掺牛奶和酒。冰壶锻炼的是运动员对冰面摩擦力的掌握,一旦冰面出现问题,会对比赛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说它是“熊猫运动”,不仅因为造价高,还因为场馆少。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北京、吉林分别有1家,上海、哈尔滨分别有2家,全国只有6家冰壶馆。此外,北京中奥体冰壶运动中心每人每小时360元,聘教练每小时200元,租赁装备100元。高标准的收费,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
记者走进冰壶馆内,这里的室温常年维持在5摄氏度左右。作为亚洲面积最大、场地最多的冰壶馆,冰壶馆内设有6条冰道,面积总约3000平方米。即便如此,这里的最大游客接待量不超过百人。
据场馆负责人介绍,冰壶馆工程1998年开始立项,2000年动工,2005年底竣工,2009年面对社会开放。在2009年以前,这里仅供国家专业冰壶队的队员训练。2009年世锦赛冰壶球冠军王冰玉便是从这个场馆里走出去的。目前,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正式队员累计114人次。
“王冰玉、周妍、柳荫、岳清爽是当时代表中国参加的世界锦标赛。”茹霞回忆说,“最初练习时十分辛苦,他们每天都要在冰壶馆里练8小时。”苦心人天不负,2009年女子冰壶世锦赛上,王冰玉带领中国女子冰壶队在决赛中战胜经验老到的瑞典队夺得了冠军,实现了中国在冰雪项目上的突破。同年又摘得大冬会冰壶冠军。2010年,她带领的队伍获得温哥华冬奥会铜牌。
2012年,冰壶运动纳入怀柔中小学生课外项目,怀柔五中的韩雨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激动。冰雪运动一直是韩雨的爱好,他抓住机会选择了冰壶项目。由于爱好踏上这条路的韩雨,在去年挪威冬青奥会上获得冰壶混双项目银牌。跨国混双赛共有32对选手参加,参赛组合由裁判随机安排,每支队伍由一男一女组成,而且要来自不同的国家。“我和搭档在试场地时只磨合40分钟就上场比赛了。”韩雨说。
记者了解到,怀柔在全国率先将冰壶运动引进校园,如今12所区直属学校360名队员参加培训,逐渐形成了小、初、高梯队建设。不仅冰壶运动成了怀柔中小学生的公益课,还带动当地许多市民走进了冰壶馆。“今年入冬以来,冰壶馆接待的市民越来越多,如今需提前5天预约。”茹霞说。本报记者 夏开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