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石山
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3号载《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该县有涞山,涞水(今拒马河)之源出焉。县南半里,又有涞源泉。”故名。 现涞源县区域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战国时先为赵地,后入燕境。秦朝时属于代郡。西汉时设置广昌县,属并州代郡。东汉时,初属冀州中山国,后为冀州中山郡。晋代,又改属代郡。晋末归入灵丘县。隋代,初属代郡。开皇三年,改属蔚州。仁寿元年,因避太子(杨广)名讳改名飞狐县,初属易州。隋末,因战乱飞狐县被废置。唐武德六年重新恢复,当时因战乱,县治暂寄于遂城县(今徐水县遂城),仍归隶蔚州。北宋宣和五年,辽守将陈翊以蔚州降宋,飞狐县在宋境内属云中路蔚州。元世祖至元二年,撤销蔚州,飞狐县改隶大同路弘州;同年恢复蔚州,飞狐县仍属蔚州管辖。明洪武初年,改回广昌县,属大同府蔚州,为山西布政使司所辖。清代,初属蔚州,雍正十一年改属直隶省易州。1914年改名涞源县,属直隶省保定道。1928年直隶河北省。
1945年11月划归察哈尔省。1949年8月由察哈尔省划归河北省保定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涞源县继续属河北省保定专区。1960年5月,撤销保定专区,涞源县由保定市管辖。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涞源县仍属保定专区。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涞源县归保定市管辖。(尹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