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当!大名鼎鼎的“北马”就要在4月16日开跑了,话说北京马拉松不仅可以吸引全球的跑友,更是很多爱好观赛的人们呐喊助威的时刻!虽然是马拉松,但是可是沿着我们的大美北京开跑啊~~跑友们一路上在运动中感受“流动”的北京,而观赛的人们则可以沿着北马的路线更好地游览帝都的美景,简直是完美的双赢啊!
天安门(起点)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东长安街(途径王府井)
王府井大街定名于1915年。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这个小村落开始热闹了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
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便改称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灭亡了以后,王府也随之荒废了,后来,街上只有八座王府,人们便称它为王府街。清光绪、宣统年间,这里开始繁华,街的两旁出现了许多摊贩和店铺,还有一个“官厅”,成为当地有名的一个市区。
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详图》时,就把这条街分成三段:北街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侧,现今的大甜水井胡同)而称王府井大街了。后来,逐渐用王府井称呼整条街了。
王府井指的是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三华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王府井的日用百货、五金电料、服装鞋帽、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是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路西有全国闻名的北京百货大楼,路东有著名的东安市场,这条街上还集中了解放后陆续修建的许多大型专业商店,有全国最大的工艺美术商店、全国最大的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照相馆以及利生体育用品中心、医药器械商店、王府井购物中心、穆斯林贸易大厦等。
全国著名的四联、美白特级美容美发厅都在这条街上。这里还汇集了北京烤鸭店、五芳斋、全素斋、浦五房、东来顺等各具特色的著名餐馆和食品店。王府井还有不少老字号和有经营特色的新兴商店,如盛锡福帽店、同升和鞋店、新世界丝绸店、蓝天服装店、雷蒙西服店、建华皮货店、亨得利钟表店、大明眼镜公司、新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东华服装公司、百草参茸药店、碧春茶叶店、汲古阁文物店等。这些不同行业的商店各以独有的经营特色而赢得声誉。王府井大街东侧联结着繁华的东安门商业街和东皇城根市场街,使得这一商业街区热闹非凡。
雍和宫
雍和宫是北京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皇家寺院。自古即以规模宏大、学经组织完备、驻锡高僧众多、设有“金本巴瓶”和实施“金瓶掣签”制度,以及联系蒙、藏上层人士的特殊历史作用而闻名于世。至今,它仍然是北京保存最为完整、佛事活动完备、宗教文化独特、有僧人驻锡的著名藏传佛教活动场所和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历史上的雍和宫曾是清朝雍正皇帝承接皇位前的住所,也是乾隆皇帝的出生之地,初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行宫,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其建庙历史已超过265年。雍和宫主体建筑结构是由三座精致的牌楼和雍和门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殿等多座殿堂及班禅楼、戒台楼两个文物展厅组成。殿堂内供有众多的佛像、唐卡及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雕刻的佛龛和十八米高的白檀木大佛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 雍和宫1961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为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地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坐落于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朴实端庄,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一九二三年八月日本东京大地震,被黜清帝溥仪为筹款救济日本灾民,而首次开放地坛。一九二五年辟为“京兆公园”,一九二八年改称“市民公园”后荒废,一九五七年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一九八一年以来,国家投资对公园的古建进行了修复,一九八四年五月地坛公园正式售票开放,并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大都城垣遗址
元大都城始建于1267年,于1276年建成,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至今仍可以见到高达十余米的城墙遗迹,俗称“土城”。公园于1957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元大都城垣遗址,1974年9月25日朝阳区成立了土城绿化队,1988年3月10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位于北辰路东西两侧及奥林匹克公园、中华民族园南侧,东起京承高速,西至京藏高速,北临土城北路,南与土城南路相接。全长4.8公里,宽130——160米不等,总占地面积67公顷,被六条城市道路自然分为七个地块,共分为七大景区,分别是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大都鼎盛、水街华灯、龙泽鱼跃,景区景点无不体现出历史文化的神韵。公园2003年被北京市园林局评为精品公园,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月河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主体水景区。公园以小月河为中心分为河南岸土城遗址保护区,河北岸绿化景点建设区。
2003年为保护元大都城垣遗址,配合奥运景观建设,体现“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为百姓创造良好的游园环境,在北京市、朝阳区领导的指示下,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对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进行了整体改造。改造后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创下了四个北京之最和一项全国第一: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最大的室外组雕、最大的人工湿地、最先完成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试点公园,北京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的城市。公园建设运用了全新的理念:“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规划设计方案国际招标的国际化理念;北京市最新的园林照明理念。为北京市创造了一个“以人为本、以绿为体、以水为线、以史为魂、平灾结合”的经典园林,集历史遗迹保护、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应急避难于一体的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现代城市遗址公园。
中华民族园
中华民族园坐落在北京市亚运村西南,占地50公顷,由雷学金先生发起兴建,于1992年开始建设,1994年6月18日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9月29日南园建成开放。中华民族园是京城第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旨在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国民爱我中华的民族意识,促进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同时,也在首都为各民族提供一个面向全国和世界的永久性窗口。
中华民族园分南北两园,园内建有民族村寨36个,还有民族博物馆、民族展览馆、雕塑广场以及若干自然景观。北园内有民族村寨16个,建有国内最大的铸铁望以及仿真的热带榕林、水中溶洞、土林、盘龙瀑布、阿里山神木和沧源岩画等。少数民族村寨均采用1:1的比例,亭楼屋寨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按少数民族风格,真实再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
北京中华民族园,是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以及民族美食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园地。园内建有国内最大伯铸铁雕塑以及仿真的热带榕树林、水中溶洞,土林、盘龙瀑布,沧源岩画、阿里山神木等。南园也已建成完毕,主要有民族博物馆和雕塑广场等大型设施,以及二十余个民族村寨。
在民族村寨,可欣赏和参与各民族歌舞、节庆、生产、竞技和技艺等表演活动。整个公园集民族建筑、文化展示、歌舞表演、体育竞技为一体,是一座露天的少数民族人文博物馆。10多支民族表演队活跃在各个村寨中,进行吹笙、对歌、纺纱、蜡染等表演,构成一幅独特的民族风情画。
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占地20.4公顷,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9.1万人。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主体建筑是由一系列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编制而成的椭圆鸟巢外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6米,最高处高69米。国家体育场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28日落成。
国家体育场坐落在由地面缓缓坡起的基座平台上,观众可由奥林匹克公园沿基座平台到达体育场。基座北侧为下沉式的热身场地,通过运动员通道与主场内的比赛场地连通。体育场基座以上部分共七层,设有观众服务设施、媒体工作区、贵宾接待区以及商业区等。基座以下部分共三层,设有零层内部环路、停车场和大量功能用房。碗型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并在上、中层看台之间设置包厢及其座位区。
国家体育场在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措施,比如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雨水的全面回收、可再生地热能源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等,是名副其实的大型“绿色建筑”。
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作为主会场,承担了开闭幕式、田径赛事和足球决赛。精彩绝伦的开闭幕式表演与鸟巢大气宏伟的结构相得益彰,令世人惊艳。博尔特、伊辛巴耶娃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纷纷在鸟巢实现了创纪录表演。北京奥运会后,鸟巢又成功举办了2015北京田径世锦赛,还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场地。作为史上首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体育场,鸟巢已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标志性建筑,超越了纯粹的体育或建筑概念,被赋予更加神圣而深邃的社会意义。
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千米,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分为三部分:北部是6.8平方千米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部是3.15平方千米的中心区、南部是1.64平方千米的已建成和预留区(奥体中心)。已建成和预留区原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北四环中路以南、北辰路以东的地区,所有场馆均为1990年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包括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和英东游泳馆。其南部的预留地将被开发为文化商务区。中心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部,科荟路以南,北四环中路以北。其西北角设有奥运村,南部设有各个主场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赛时为击剑馆、国际广播中心)等。
此外,奥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玲珑塔)、数字北京大厦、主新闻中心也在这一区域。森林公园位于科荟路以北,利用挖湖堆山的中国古代园林技术,建造出“奥海”、“仰山”,作为北京中轴线向北延伸的终点。园区以五环路划分为北区和南区,南区以人工景观为主,北区的定位则更贴近自然野趣。两区中间设置一座跨越五环路的“生态廊道”。其西侧设有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及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现称“国家网球中心”)。
北京旅游网小编贴心奉上2017北马半程马拉松线路:由天安门广场出发,经广场东侧路、东长安街、东、北二环辅路(建国门桥至安定门桥)、安外大街、安定路、奥体中路、民族园路口、民族大道(北向)、国家体育场南路(东向)、湖景东路南段(北向)、国家体育场北路(东向)、北辰东路西侧辅路(北向)、大屯路(西向)、湖景东路北段(北向)、大屯北路(西向)、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南向)、大屯路(东向)、湖景东路中段(南向)、国家体育场北路(西向)、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北向)、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南向)、奥林匹克公园庆典广场到达比赛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