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中的香港味道——龙记20年(图)

  • 2017-07-03 09:44:19
  • 中国网

胡兆彤,北京龙记港式茶餐厅创始人。 中国网记者 关威威摄影

中国网6月29日电(记者关威威)上午十点,胡兆彤坐在北京龙记茶餐厅的桌旁翻看着当天的《新京报》。97年来北京,这家店他经营了近二十年了。回忆起二十年的创业点滴,胡兆彤感到历历在目。

初心

“97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到北京做生意,我就想开个港式茶餐厅,香港的朋友可以聚聚,聊聊天。”胡兆彤回忆说。

龙记茶餐厅位于北京国贸商圈一栋大厦的地下一层,如非有意寻找,恐怕很难发现它。餐厅的店面是由胡兆彤亲自设计的,完全参照香港七十年代的茶餐厅风格,连装修材料也是当年从香港运过来的。餐厅角落的报纸架格外醒目,上面摆着当日的《新京报》和从香港订阅的《东方日报》,供顾客取阅。地上的釉面马赛克瓷砖、实木方桌、刻有“龍记”字样的木椅,墙上的手写菜单、香港六七十年代的照片壁纸、壁灯,还有天花板上转动的老式风扇,无不体现着香港七十年代传统茶餐厅的风貌。

“那时候北京没有一家真真正正的港式茶餐厅,我们把原料从香港运过来,就为了尽量做到原汁原味。”胡兆彤说。

开放式厨房当年也是港式茶餐厅独有的。餐厅的师傅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煲汤了,这里的熟客都知道每天煲什么靓汤,想喝哪一种汤,数着日子就过来了。正如胡兆彤所说,龙记茶餐厅简单清淡、中西结合的餐食不仅满足了无数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同时也慰籍了无数在京港人的思乡之胃。

坚守

当时的龙记是全北京第二家港式茶餐厅。由于那时候很多人还不习惯港式风味,茶餐厅刚开业的几年都是亏本的,另一家经营不久就关门了。

被问及为何龙记能够渡过惨淡的初创时期,并一路走到今天,胡兆彤表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信念。对于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繁荣景象,胡兆彤始终深信不疑。香港回归后,两岸经贸往来频繁,文化交流日益加深,特别是2003年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开通以来,赴港旅游人数大幅上升,因而茶餐厅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二是坚持。“就做餐饮来讲,重在坚持。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些人不认同,但是慢慢地将你的定位摆清楚,比方我们就是港式了,就是这个味道,香港的味道,所以就一直坚持。”胡兆彤说。

日子久了,很多顾客都成了龙记的老朋友。胡兆彤告诉记者,有的顾客第一次来餐厅吃饭的时候还是单身,后来谈恋爱了,两个人一起来吃饭。然后结婚了,有了孩子,又带着孩子一起过来。

Peter Leung过去也是这里的熟客,十几年前移居美国,这次回国特意到龙记点了一份他最爱的咖喱饭。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还是原来的味道”。

传承

龙记茶餐厅在京发展的二十年,也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二十年。“一国两制”的宏图伟业使香港的变化日新月异,蓬勃发展,而龙记所代表的茶餐厅文化也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不断地传播,走向辉煌。

如今,港式茶餐厅深受内地人的喜爱,而且越开越多。对于最早坚持把香港的茶餐厅文化带到北京的胡兆彤来说,倍感欣慰。“这些年北京发展得很快,什么都有,什么都好。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美食都有,港式茶餐厅也有了一席之地。”他笑着说。

对地道港式风味的坚持以及对食物品质的控制始终是胡兆彤最在意的,这也是龙记从无人问津到口口相传的关键所在。胡兆彤表示无意开分店,只想把这家店经营好,传承下去,再开个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百年。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