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燃教学生刻橡皮章
由心发出,以手造物。手工艺,一个令人感到非常亲切的领域,向我们展现了各式各样的姿态,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它总是能给无趣的生活带来色彩,就像手里的那块招人喜爱的橡皮章,总是能给你带来快乐和温暖。
也许我们从小丢了数不尽的橡皮,而她从小学起就喜欢攒橡皮,被这些方方正正的彩色橡胶块儿所吸引,不知不觉攒了好几个大铁盒儿。橡皮不只是在童年改作业本上错题的小方块,也是她心中涂改记忆的法宝……《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皇后儿时头部受伤,再也回不去了,有缺点却又不想承认,于是把身边的人都变成有缺点的,但是卢燃说她很喜欢性格率真又固执的红皇后,她说:“我写的字像一个个手持铠甲的扑克牌士兵,写的时候我很使劲儿,有力度又傻傻的是不是像极了红皇后呢?我要做自己生命中的红皇后,当然我有橡皮这个法宝,来改变我的错误,因此我有了‘橡皮皇后’这个笔名。”
这位可爱的“橡皮皇后”为我讲述了她和橡皮章的不解之缘。卢燃,一位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憨厚可爱的北京姑娘,在台湾文具公司工作的妈妈,为她收藏各式各样的橡皮提供了便利,从小就接触过各式各样的文具,然而她对橡皮情有独钟。爸爸在铁道部工作,是一位铁路工程师,每天做和谐号那些动车的提速实验,爸爸的工作看似跟美术毫无关系,可他偏偏喜欢画工笔画,常会带儿时的卢燃去美术馆看展览,参加各种各样的绘画比赛。从观赏者成为创作者,卢燃一路走进了手工艺的世界。
2011年,卢燃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毕业后在北京市日坛中学当了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还不忘继续学习,2013年考入首都师范油画系研究生。因为喜欢版画,她从2011年开始坚持至今,一直琢磨刻橡皮章。她的版画作品《我的老师》荣获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年展二等奖,作品《反法西斯》获北京市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一等奖,并且在2016年举办个人版画展《你好,橡皮!》。
心为万物动 手为世间用
橡皮章入门并不难,所需工具也不多,因此可以轻松上手。虽然轻松入门上手,但是自古以来手工之道都非常重视经验的积累,雕橡皮章不仅需要十足的耐心,还要多次反复练习提高,精致的作品往往是熟练的产物。
刻画橡皮章的工具有角刀、丸刀、印刀曲、笔刀等,首先可以在网上找到想刻的图案,然后需要排版,刻的过程中弧线比较容易刻,但点并不容易,要想刻的流畅需要长时间锻炼。在卢燃操作的过程中,我留意到留白的处理方法,卢燃在一块印有风筝的橡皮章上,在留白的地方刻上搓衣板和花形样式的纹路,雕刻出来的风筝更显精致。
卢燃说:“刻玫瑰花留白的时候模拟花瓣的走向,追求随意自然。”手工匠人的魅力也许就在这里,亲切自然,并且把生活用自己的视角和方式表达出来。我们也看到了手和工具那剪不开的缘分,雕刻的工具虽然简单,更需使用自如。所谓手工,“工”是心在作用,“技术”是手在作用,手工里往往蕴含着一种个性和民族气息,这大概是机械产品所望尘莫及的地方,我们在雕刻的手工作品中挖掘背后的人性和故事,同时也看到了手工艺作品的价值。
版画也是工艺了的绘画,先是画出底稿,然后雕版工人根据底稿刻板,接下来印刷工人将图案从木板拓印在纸上。这种间接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起原画版画反而更美,也会因为时代变迁,有了年代感。
接近生活美 作品更温和
手工艺给生活带来色彩的同时,现实的物质世界是手工艺离不开的家。工艺从开始就是因其实用性而服务大众的,所以越接近生活,作品也会更加亲切温和。技术达到纯熟的时候,创意和取材成了关键,受首都师范大学主玛于江教授的影响,卢燃开始观察刻画生活中的人和物。过年的时候,她和父母特意去平谷赶集,拍了很多照片素材,有买菜、卖肉的普通老百姓等等,创作了一系列橡皮章版画。之后她又以“我的老师”为主题刻画各个学科的老师,通过这种表现方式,加深了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卢燃也尝试把橡皮章的美普及到大众生活中,回归到更加平常的东西中。为了让橡皮章表现方式更有趣,她尝试着能有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卢燃制作了“橡皮皇后”字体,安卓手机用户都可以下载。她也计划尝试与新技术合作,让橡皮章动起来,用新的表现方式让橡皮章更有吸引力。源于对橡皮章的喜爱,她还特意定制了有自己logo的火漆印章,将火漆蜡先融化,成胶体之后印在纸上。铜色的印章,有种复古的味道,不免让人联想到过去邮寄的书信,可以从很多以前的作品中重新获得很多启发。
在卢燃的教学当中,她以身示范,教学生为语文课文刻插图,比如花木兰、东北虎、羚羊飞渡等等,用刻橡皮章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橡皮章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除了日本动漫,她更多的引导学生转换视角,以橡皮章的表现方式去表现生活中的人和物。卢燃给我展示了带领学生制作的套色藏书票作品,有老北京辅首、青花瓷、青铜器等,还有用帆布做的书皮,采用四方连续,抑或是二方连续的方法,将纹样反复去印,不仅美观,也让学生很有成就感。橡皮章作品不仅可以做书的封面,还可以雕刻有篆书名字的印章、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等等。
在看的时候,我发现那些模拟名家笔迹的图案,是很多孩子的雕刻作品,他们也许没有深厚的绘画基础,但是雕刻得依然很好看。卢燃说:“刻橡皮章与历史人文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她会带学生去国家博物馆拍来素材,带领他们在课堂上完成雕刻,对于雕刻有经验的同学,还可以在旁边写上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如陶器的出土时间,生物知识等,这样在无形中融入知识,并将知识转化到橡皮章的雕刻上。”
自制藏书票 传承工艺心
与国画、油画相比,版画似乎要“寂寞”些,这是因为大众对版画的了解还不是太多。如今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也是以国画、书法为主,版画却无人问津,这也是卢燃坚持刻橡皮章的另外一个原因。卢燃想成立一个自己的工作室,让更多人了解并且接触版画艺术。不同于其他绘画方式,版画打破了国画、油画的唯一性,虽然可以复制重复雕刻制作,或许数量多且平凡,但反而可以在大量制作中展现美,这就是版画的魅力所在。
藏书票就是一种“微型版画”,长宽均不超过10厘米,起源于15世纪中期的德国。最早的藏书票是刺猬藏书票,德文意思是谨防刺猬咬你一口,卢燃说起藏书票的意义:“在自己的藏书上粘贴一枚藏书票,标志着藏书的归属,很有意味,也在提醒你爱护它。”她提起自己藏书票作品,大学受到壁画的启发,和同学、老师一起刻了很多作品,比如:《敦煌乐师》。在2014年,她的作品《哈利·波特系列藏书票》在全国中小学师生藏书票大赛中曾荣获藏书票作品一等奖。
卢燃老师让中小学生尝试接触藏书票,比如制作风筝藏书票,风筝连着我们从小与家人、朋友最美好的回忆。长大后,我们再拾起这些熟悉的事物,才发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刻。卢燃说,作为老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雕刻的技术,学生可以刻画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但也需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她带领学生制作作品《元代永乐宫笔画》《门神》《金陵十二钗》,也曾带初三的孩子模拟大师的作品,模拟敦煌的飞天壁画、毕加索、雕刻青铜器等,有意识带领同学向传统文化靠近,并且鼓励他们制作系列作品。
身为老师,卢燃更想通过手作的温度来向学生传递一种无形的教育,不仅是单纯的技术学习,她更想给学生多元的艺术教育,以包容和宽广的视野反映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橡皮章虽然只是版画界的一个小品种,但依然有其美术传播作用,她和学生也不仅仅是师生,更是很好的朋友。在2012年和2013年,她分别获得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指导老师一、二等奖,2017年底她的新书《版画遇见橡皮章》也会和大家见面。说到以后的创作思路,卢燃说:“因为喜欢博物馆,喜欢沉淀在作品背后的知识,更乐意和大家分享,以后她也将会和一些博物馆合作,刻一些文物,比如青铜器,青花瓷器展品等,这些都会通过橡皮章有趣而且知识性的表现,也会联合博物馆的社交部做一些艺术体验等等。”
说到学生,她更希望来引导学生提升对生活的感知和文化的感悟,用手工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橡皮章的制作不算昂贵,可以让学生彼此分享,每个人的橡皮章如同自己特定的标记一样被彼此纪念。橡皮章不仅仅是橡皮章,就像现在所刻的风筝也不仅仅是小时候美好的念想,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都会有新的意义。
文化传承的力量源于一种匠人精神,每天重复地制作、描绘,这样的工作给了她精湛的技艺,让她对橡皮章运用自如,橡皮章也成了卢燃人生旅途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