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世园会将营造一个“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的山水大花园。但是,世园会办会面临着延庆四五月春寒和七八月酷暑的极端天气,露地蔬菜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土肥水合理调控对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起到关键作用。
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了解到,市农业局土肥站为“百蔬园”建设提供土肥水等技术支撑,以保证世园会室内科技生活馆和室外蔬菜艺术体验园建设。日前,“百蔬园探访团”来到位于延庆区的绿富隆农业观光园,对“废弃物基质化再利用”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百蔬园”盆栽蔬菜的相关工作。
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
在绿富隆观光园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绿油油的草莓苗儿,有趣的是这些草莓苗儿不是生长在土壤里,而是长在废弃物基质中。据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草莓采取的高架、基质化栽培模式。废弃物基质由土肥站与北京农学院的专家合作开发,其中添加了一定量的蚯蚓粪。
据了解,北京农业废弃物养分含量高,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每年种植废弃物中秸秆、菇渣、园林废弃物等和养殖废弃物中畜禽粪便累计产生量1000万吨,废弃物资源基质化利用潜力巨大。多年以来,基质材料的选择倾向于草炭、蛭石等天然基质及岩棉等人工合成材料,但这几种基质材料成本较高,且草炭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岩棉是不可降解材料,长期开采使用会使资源枯竭,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此,市土肥站与北京农学院共同合作开发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利用,主要利用蘑菇渣、蚯蚓粪、粉煤灰等废弃物,已开发出草莓、蔬菜专用基质品种,可替代传统草炭蛭石、珍珠岩基质。每生产1方基质可消纳1.5方农业废弃物,按百蔬园40-60万盆的供应量,即每年可消纳1500-2500方废弃物,可减少20吨氮磷污染排放。
盆栽蔬菜为市民提供更多阳台蔬菜产品
在温室大棚的盆栽示范展示区,整齐的排列着7排苗床,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其实暗藏玄机。据工作人员介绍,每排苗床上都种植着紫荆花营养菜、嫩绿奶油生菜、乌塌菜、紫油麦菜四种植物,但每排苗床进行试验的基质各不相同。其中,5排苗床上使用了5种废弃物基质,另外2排苗床则分别使用了进口草炭基质和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草炭基质。通过观察蔬菜的生长变化及产量等指标,筛选出最适宜蔬菜生长的废弃物基质来进行盆栽蔬菜栽培。
最终,项目将结合延庆区的气候特点,遴选适合不同的作物品种,培植成废弃物基质栽培的盆栽蔬菜进入百蔬园呈现给市民。打造“百蔬园”优美蔬菜景观的同时,展示出北京蔬菜生产水平。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赵永志表示,项目除了利用本地的农业废弃物基质外,还消纳了承德地区的粉煤灰资源,承德滦河电厂凡西营灰库中已堆积粉煤灰渣,约1870万立方米,每年还将新产生灰渣50-60万立方米。项目利用粉煤灰资源加工和生产有机无机再生基质,既能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又能改善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对提升京津冀农业产业水平、生态水平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晨报记者 张晓莉 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