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2019北京世园会四大核心主场馆之一的植物馆方案亮相,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植物馆将展示600多种珍贵植物,通过高科技创意手法展示“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呼吁人类保护植物。
北京世园会四大核心主场馆分别为中国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和植物馆,其中植物馆是历届世园会的标配,别称“万花筒”。植物馆总建筑师王辉介绍说,植物馆的主题设定为“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分三层。“场馆设计理念为‘升起的地平’,外观将给观众一种根系拔地而起的景象。”王辉介绍说,场馆外观以植物根系为灵感,庞大的垂坠根系将向下不断蔓延,将植物原本隐藏于地下的强大生命力直观呈现给参观者。不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将带领参观者踏上一场以感受植物根系力量为起点的奇妙植物世界之旅。
场馆一层将设热带植物温室,占地约3000平方米,汇聚600多种珍贵植物。据温室馆总设计师赵世伟介绍,温室馆设有5大展区12个景点,将通过红树林、热带雨林、蕨类、棕榈、多浆植物、食虫植物、苔藓等展现植物王国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智慧。例如“海岸卫士”红树林,场馆内将打造人工红树林,向观众再现红树林适应海潮涨落演化出的胎生、支柱根、泌盐等特征;食虫植物靠食肉来摄取营养;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场馆还将通过展示空中花园、独木成林、老茎生花、滴水叶尖、巨叶现象、绞杀现象等奇特的植物现象,以及一系列高科技创意手法,向参观者充分展示“植物的智慧”。
场馆的二层将打造成绿色多功能报告厅,会期将举行红树林、植物科学画等分主题展览。王辉介绍说,植物馆屋顶设计也是一大亮点,屋顶观景平台设有植物主题咖啡书店和纪念品商店,站在这里登高远眺,可以把妫水河、海坨山以及中国馆、天田山等世园美景尽收眼底。会期结束后,植物馆也将持续开展后期利用,继续运营植物温室,打造成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国际会议的展览空间。
世园会中国馆昨天封顶
本报讯(记者刘菲菲)昨天11时8分,随着最后一斗混凝土的浇筑,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工程实现封顶,以“世园速度”拔得世园会场馆建设头筹。
中国馆工程外观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如意,如意造型,祝福国泰民安,圆满轮廓,祈盼中华圆梦。工程总用地面积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中国馆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建筑过程中破解了结构多变、弧形墙、拱形梁、异形柱和超高、超大、超限等一个个技术难题,仅混凝土用量就达4万立方米。下一阶段,中国馆将转入二次结构,幕墙和精装修施工,以及园林绿化等施工。
除三大主要建筑场馆陆续封顶外,园区基础设施隐蔽工程也已基本完成,国际、国内展园全部平整完毕,已具备进场施工条件,各省区市方案评审通过后可随时进场施工。今年,还将逐步启动室外展园建设,完成世园酒店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