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唱响航天颂歌 助力航天梦想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祥地,4月23日,丰台区联合航天一院开展“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丰台少年二号暨少年梦想二号”卫星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中华航天博物馆发布“仰望星空,筑梦启航”航天科普研学活动;航天人自编自演的航天故事,大型原创现代京剧《航天颂》再次搬上舞台;“中国航天从这里发祥”主题展览广受关注。
名副其实的“航天摇篮”
活动现场,“中国航天从这里发祥”主题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展览从航天文化精神、服务航天事业、航天科普教育、航天军民融合四个部分,介绍了丰台区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蕴。
丰台这片土地为什么对航天情有独钟?赫赫有名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就坐落于此。航天一院是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和战略导弹研制基地,而航天三院是我国飞航导弹事业的发祥地。同时,中国航天史上很多开创性的第一,如中国最早的飞机修造厂、第一所飞行航校,都诞生在丰台。此外,7大军工集团,27家国防科研院所,3万台(套)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设备,35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33名两院院士,3万余名科技人员,4000多项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这一连串份量极重的数字都表明,丰台已经成为北京军工科研力量最集中的地区。
航天一院思想政治工作部宣传处处长袁振告诉记者,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刺破苍穹,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到中国运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坐落于丰台的航天一院是中国航天的“主力军”,是“长征火箭的摇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
航天教育成为丰台特色
活动现场,来自丰台区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的同学们现场组装讲解“丰台少年二号暨少年梦想二号”卫星模型。看着同学们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将一张张电池板、一件件的电子元器件、一块块的集成电路板分类、组装,记者感受到小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正在我们的身边熠熠发光。
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丰台少年二号暨少年梦想二号”课题于2017年4月启动,目前已完成了理论学习、卫星设计等环节的内容,进入到卫星组装、测试环节,并将于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据了解,丰台区依托区域丰富的航天文化资源,坚持开展航天科普教育,全国第一所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命名的中学就位于丰台,推动了教育资源的跨界整合,如今航天科普教育已经成为丰台教育的一张金名片。未来,丰台区将加强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等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丰台区航天教育的品牌之一,中华航天博物馆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活动当天,博物馆发布了“仰望星空,筑梦启航”航天科普研学活动内容。除了航天系统内各基地的特色参观外,其中,月球基地搭建、航天机械臂装配、“玉兔号”月球探测车组装等航天特色课程吸引人眼球。
据博物馆科普辅导老师边珊珊介绍,今年研学活动采取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形式,孵化科学的研学路线、开发多元的特色科普课程。希望能够激发青少年一代尊重科技崇尚创新的热情,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生动演绎航天精神
丰台是航天摇篮,科技创新实力雄厚,航天文化底蕴深厚;同时,丰台又被誉为“梨园之乡”,作为国内首部以航天为题材,主要由航天人自编、自导、并参演的大型现代京剧,《航天颂》以戏曲的形式表达航天故事,将创新文化与京味文化有机融合,成为首都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航天颂》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等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发生的三个事件为主线,“这部戏里的大部分角色是结合为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我们很多同事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通过这部戏,我们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航天人致敬!”该剧女主演、长虹京剧团团长郭贞对记者感慨地说。
东高地街道工委副书记杨柳表示,相比2016年《航天颂》首演,此次演出在舞台调度和人物表演上有了较大提高,剧情更凝练,内容更精彩,音乐表现更富感染力。
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看完这部戏我深深为我国航天人那种攻坚克难、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折服了。”看完演出后,观众刘佩佩动情地说。
着力发展航天军民融合产业
近年来,丰台区着力促进雄厚的军工科技资源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4。军民融合产业作为丰台区的优势产业,成为丰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叶振宇认为:“丰台区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发挥产业研发和总部功能,对京津冀乃至全国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据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丰台区将着力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届时,丰台将与航天等军工科技资源进行深度军民融合,成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