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平自西汉开始设县,明朝后更成为京畿重镇,明朝十三位帝王更是长眠于此。如今,伴随着一流人才的聚集、科技资源的集成,在昌平的北七家,一座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正逐渐形成。
昌平州,京师之枕也。隶北路厅,北路厅隶分巡霸、昌道,分巡霸、昌道隶京尹。
——清·龚自珍《说昌平州》
·往事·
京北吉壤 山水胜境
昌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西汉开始设县,到明代设立昌平州,筑永安城、巩华城,被誉为“京师之枕”。有明十三陵、居庸关2处世界文化遗产,银山塔林、和平寺、白浮泉等9处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有居庸霁雪、银山铁壁、虎峪辉金等“燕平八景”。
昌平始建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县域内设昌平、军都二县。三国时期魏国及西晋、东晋时,二县属幽州。北朝北魏时,省昌平入军都;东魏时省军都入昌平。五代后唐时,昌平曾改称燕平,后晋时复称昌平县。
明朝正德年间县升为州,将皇陵选址于昌平的天寿山下,昌平也成为明朝的京畿重镇辖密云、顺义、怀柔三县。清雍正年间,辖县改属顺天府。
提到昌平,世人皆知明十三陵。天寿山麓下的明十三陵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除此之外,漫漫历史长河中,昌平地界上还曾相继存在过十三座城池。用一句短歌谣可以概括,“六城守边关,四城为州县。二城居百姓,一城迎皇上。”
·蓝图·
创新创业 人才高地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前瞻性、战略性部署。
2008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报送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创业机制,集聚一大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即“千人计划”)。
作为“千人计划”的实施项目,2009年7月28日,北京未来科学城隆重奠基,兵器装备、中国海油、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中国国电、神华集团、中国电信、中粮集团、国家核电等15家中央企业首批入驻,通过聚集一流人才、集成科技资源,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建设一批前沿科技研发机构,努力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技术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未来科学城将依托在建的“未来科学城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中央企业人才基地创新成果就近转化和产业化,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崔陆鹏
·筑城·
华润·理想国
华润·理想国位于北七家未来科学城与TBD板块交汇处,接轨世界经济的发展核心。5号线、17号线(在建)、31号线(规划中)接驳全城,提升区域价值。华润·理想国,在华润置地高端住宅经验的丰富大数据之下,2018年倾力开创全国首个“无边界住宅”,通过“大健康地产+智能共享全覆盖”模式,以其不可复制的线下大健康地产,与线上“理想云”全新云端智能交互平台,打造品质住宅、康养中心、商务办公、幼龄教育四大领域的全生命周期高品质社区生态链,营造前所未有的“无边界”理想人居生活。
金隅上城郡
金隅上城郡位于奥北核心,未来科学城生活圈,温榆河高端别墅区,周边聚集国际学校、三甲医院、大型商业等完善生活配套。项目以超低容积率,40%超高绿化,构筑24万平方米低密别墅大盘,集联排(建筑面积210-400平方米)与叠拼(建筑面积214-253平方米)经典城市红砖墅院。
金隅上城郡二期,整体风格以英国约克郡红砖建筑为蓝本,二期的别墅空间设计更加彰显品质细节,私家花园、私家露台,私家电梯入户,270°采光等量身定制,墅区园林景观设计更加优雅别致。
招商·都会中心
招商·都会中心由招商蛇口与铭嘉地产联袂打造,位于大中关区域,距地铁南邵站仅800米,昌平线南延通车后,直通北三环。项目紧邻白浮泉湿地公园、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区域拟引进培育名园名校达25所以上,教育资源优渥;多家医院、商场环伺,区域配套成熟,畅享丰富城市资源。
招商·都会中心打造功能丰富的低密度城市综合体,涵盖高端写字楼、体验式商业街区与全能墅境生活区。88平方米三居洋房,一梯两户南北通透,主卧客厅双南向,现样板间已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