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失物认领机制,需要铁路部门付出更多,而这不但让乘客尽快找到失物,也能减少铁路部门处理失物的压力,更能树立铁路的形象。如此一举多得,值得一试。
相机、吉他、20寸旅行箱、身份证、户口本、工艺品、新鲜猪肉……在火车站、动车上,每天都有粗心乘客遗落随身行李,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丢不了的东西。
“有人找回了行李,但许多无人认领的物品依然没有着落。”长年累月下来,这个数字显然不少。这不但会让更多的失物无法回到主人身边,恐怕也会给铁路部门带来不小的困扰。
新闻中说,“市民若遗失了物品,可拨打12306寻找失物。”“若在厦门火车站内丢失物品,或在火车上丢失物品,还可以拨打厦门小白鹭的咨询电话。”由此可见,遗落行李的乘客需要主动寻找才有可能找回失物。显然,铁路部门这种坐等乘客寻找失物的做法太被动,无法让更多的失物及时回到主人身边。
昨天在一家早点店买早点,看到门口贴着一张招领启事。上面写着,“本店拾到一张××地××的身份证,请失主前来认领。”今天再去买早餐,发现这张启事已经不见。问了老板,老板说,失主已经将身份证认领了。
一个早点店尚且知道用主动的方式寻找失主,铁路部门更应该如此。当然,火车站也会张贴招领启事。笔者曾在九江火车站看到一张招领启事,其贴在不显眼的角落。显然,不能引起更多人关注。更何况,旅客流动性极强,即使贴在显眼处的招领启事让失主看到的可能性也是极小。
网络时代,铁路应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失物认领机制。除了目前的12306的电话之外,铁路部门更应该建立“铁路乘客失物招领网”,及时将失物的特征发布于网上。同时,在火车站、售票处以及列车上都设有“铁路乘客失物招领网”的二维码,让乘客一扫即可进入其中。这样,就能让遗失行李的乘客尽快找到失物。
可以说,尽管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失物认领机制,需要铁路部门付出更多,而这不但让乘客尽快找到失物,也能减少铁路部门处理失物的压力,更能树立铁路的形象。如此一举多得,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