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中山国遗址发掘中,共出土文物两万余件,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工艺也极其精美,其中有一件文物,虽然不够完整,却荣登《国家宝藏》第二季。古中山国的文物到底有多精美?
这件不够完整的国宝文物,就是错金银四龙四风铜方案座。
案,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成语举案齐眉、拍案而起的案。在古代,人们铺个席子直接坐在地上,叫席地而坐,而这件文物,就是古人席地而坐时,所使用的小桌子。因为出土时,这个小桌子的案面已经腐朽掉了,所以专家发现它的时候,就只有这个案座了。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自发现之初,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国家文物局更是对这件文物非常重视。曾经有一家国内的文物部门打算利用其他手段复制这件文物,终因工艺太复杂而无法完成。
这个案座的最下面,四只梅花鹿有的头上有角,有的没有角,是有雄雌之分的,而且是两雄两雌,雄雌相间。圆环的上面,站立的是四条神龙,双翼双尾。龙的两个翅膀向中间聚拢,形成一个半球的形状;而龙的尾巴向两侧环绕,反勾住了上面的两个龙角。两条相邻的龙,尾巴交接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环,这个圆环的里面,是一只凤鸟正在展翅飞翔,非常生动的龙飞凤舞图。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2011年被评选为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入展文物"十大珍宝"之一。古中山国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这件铜方案的造型体现了少数民族的艺术风格,与中原造型有着明显不同。
这件器物最玄妙、最有特点的地方在龙头上面。四个龙头朝向不同的方向,而每个龙头上架的这个形状叫做斗拱,是一个一斗二升式的斗拱。
斗拱其实是一种建筑构件,我们常见的斗拱,是在许多传统木建筑的屋檐处。斗拱一般是由柱头演化出来的,在建筑当中起到抗震减震、分担重量的作用。把建筑结构斗拱装饰到青铜器上,是为了完成由圆形底座向方形案框的完美过度,同时起到外廓外延的作用。这也是目前我国战国时期,斗拱的第一个应用实例,非常新颖奇特。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是目前我国首批禁止出境的六十四件国宝级文物之一,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魅力,荣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国家宝藏》第二季,随着节目的热播这件文物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慕名前来参观。
除了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古中山国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列入了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宝之一,这就是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
据考证,中山王厝墓出土的屏风座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屏风实物。
这组屏风由两扇组成,相交角度大约84.5度,几乎为一个直角,屏风底座是三件铜质错金银动物。
其中,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长51厘米、高21.9厘米、重26.6公斤,整个器形构思巧妙而自然,形象更是生动逼真。
它就是两扇屏风相交,拐角处的底座,整体的造型就是一只老虎嘴中正在贪婪地吞食一条小鹿,所以名字就叫虎噬鹿屏风座。
整个老虎的身躯非常矫健凶猛有力,硬尾长甩躬身右屈,嘴巴当中正贪婪地吞食一只小鹿。虎口当中的小鹿表情凄惨,好像发出一种无力地挣扎和哀鸣的感觉,强弱对比非常明显。
虎噬鹿屏风座除了整个造型非常具有动感,富有游牧民族的风格之外,身上花纹也非常斑斓,独具特色。老虎和小鹿身上的花纹都是由十分繁杂的错金银工艺制作而成。更加让人称奇的是,这件文物还是一件集实用、美观、科学于一身的器物。老虎背上两个凸出来的部分,叫銎口,就是安插屏风扇的地方。老虎的身躯自然地向右弯曲,不仅让老虎的体态更有动感,也使背上的两个銎口相交符合84度的角度。
整个屏风底座跟地面的接触点非常稳固,说明的两千多年前,中山国的工匠在设计这件器物的时候,首先考虑到它的功能性、稳定性,其次还兼顾到了造型的美观性,老虎、小鹿身材的比例尺非常完美,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中山国高超的技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