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起欣赏门头沟生态山水文化

  • 2019-10-08 14:45:21
  • 创意门头沟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门头沟高山绵亘,大河穿流,山水相依,植被丰茂,环境优雅,风景优美,空气新鲜。

一、大河穿流

永定河全长747公里,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和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共43个县市。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在门头沟区境内流长100.5公里,沿途有17条较大的支流汇入永定河。流域面积1368.03平方公里,其中山峡段在区境内流长90公里。其长度,落差、深度超过北京郊区所有的峡谷,也是世界上各国首都罕见的大峡谷。

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座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水库控制永定河流域面积4.34万平方公里,占上游流域面积的92.8%。从此之后,“大坝锁蛟龙,高峡出平湖”,大河安澜。自水库建成后,永定河发生过多次洪水,入库洪峰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每秒的有7次,但全部被官厅水库拦蓄了,没有给中下游地区造成大的灾害。此后,国家又在门头沟区永定河段修建了珠窝水库、落坡岭水库、三家店水闸,在区境内永定河最大支流清水河上修建了斋堂水库,彻底制服了永定河,变害为利。

三家店水闸和永定河引水渠自1956年底全部竣工以后,取得了重大的效益,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到1995年,累计为用户供、配水达300余亿立方米,主要用户为首都钢铁公司、市第一轧钢厂、北京钢厂、高井电厂、石景山电厂、第一和第二热电厂、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等大型企业。引水渠还为门头沟、石景山、大兴、海淀、朝阳、通县、丰台等七个区县的农田提供了灌溉用水9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92万亩。另外,水闸还为城子水厂和田村水厂供水2亿立方米。引水渠还为城市、河湖进行补水、换水总计达1亿立方米,并结合防洪回灌地下水2.27亿立方米。

2010年,北京市启动了“四湖一线”工程,建成了以水串景、水绿相间的绿色生态走廊。门城湖位于门头沟区东部和石景山西部的河道上,门头沟区段北起三家店,南至电灰管桥上游,东至永定河左堤岸巡护路,西至永定河右堤岸巡护路。全长5.24公里,平均宽170米,平均深1.5米,水面67公顷。为门头沟城区最大的开放式公园,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打造出了蓝天如洗、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美景,呈现出了视野开阔、清新宁静的原生态风貌,在湖边漫步眺望,远山近水似一幅绿水青山的壮美画卷。

二、群峰竞秀

门头沟区98.5%的面积是山区,境内山脉纵横,山体高大,重峦叠嶂,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峰160余座。有的气势雄伟,有的清雅秀丽,其中的一些名山享誉全国。

东灵山海拔2303米,超过庐山、泰山、黄山等著名的山峰,是北京市最高峰。登上灵山之巅可观云海、赏日出、闻花香、听林涛,分外惬意,真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葡萄、百花山鹅观草、百花山毛苔草等,共5种;列入“国际濒临绝种动植物贸易公约附录”保护的兰科植物1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紫椴、黄檗。药用植物有200多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有20目47科169种。其中,兽类6目13科25种,鸟类11目27科131种,爬行类2目3科7种,两栖类1目4科6种。另外,昆虫种类有10目73科1000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黑鹳、金雕、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斑羚、红隼、燕隼、雀鹰、松雀鹰、勺鸡、雕鸮、红角鸮、领角鸮、普通鵟。有北京市级保护动物50余种,是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园。

妙峰山风景名胜区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以“古刹、奇松、怪石”而著称,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闻名京城,游人不断。这里有创建于明末的“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庙”而著名,是明清时期华北地区的民间信仰中心,妙峰山娘娘庙会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间信仰宗教活动。1925年春,顾颉刚等五位学者考察妙峰山庙会民俗活动,开启了民俗学新纪元,使妙峰山赢得了“中国民俗学发祥地”之美誉。这里还有我国品质最好的千亩玫瑰花。

马鞍山顶部呈马鞍状,故得名。著名的千年古刹戒台寺坐落在山上。后山多石灰岩溶洞,明清时期建有十几座石窟寺,原是戒台寺高僧静修的地方,现在已经被丰台区开辟为千灵山风景旅游区。

九龙山一带出露古生界二叠系含煤地层,蕴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北京市煤炭的主产区,有着上千年的采煤历史,国营门头沟煤矿、城子煤矿、王平村煤矿、大台煤矿、木城涧煤矿,都建在九龙山麓。

《北京西山地质志》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地质志,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研究著作,是我国地质工作的里程碑,拉开了中国地质工作者研究中国地质的序幕,改变了此前中国地质工作由外国专家包办的局面。时至今日,《北京西山地质志》依然是我国重要的地质著作。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门头沟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人们在与自然山水相处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与经验,形成了“天人一体”和谐相处的氛围。

  • 编辑:刘瑞莹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