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是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即指人的品行或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德性”与“德行”是同义词。
唐山人说“德性”,是把其中的“性”读成轻声的。在评价性的语句中使用“德性”一词,往往在前面加修饰限制词语,或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德性”的性质。例如:“就他那臭德性,走哪儿也不吃香!”“这小伙子好德性,招人稀罕(xiēhɑn)。”如果“德性”作为名词非主谓句使用时,表达的评判意义就是直接否定的,“德性”所指的就是不入眼的模样、品行,即表示看不起某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是讥讽人的话,是个贬义词。例如:“德性!也不撒泡尿照照自个儿那副尊容。”“他还想当主持人,德性!”例中的“德性”表意很明确,某人的“德性”差劲。在对话中,即使不借助其他词语,光是“德性”一个词儿,其轻蔑否定的意思也是很直露的。有一个小笑话儿:公交车上站着的人很多,不知出了什么状况,汽车突然急刹车,车上的人站立不稳,相拥互撞在一起。一个男子一个趔趄倒在一年轻女子怀中。那女子不干了:“德性!”男子连忙解释:“对不起,不是‘德性’,是‘惯性’。”引起车上人一通哄笑。女子口中的“德性”,就成了“讨厌”“臭流氓”的同义词。
“德性”,有时也用于调侃或揶揄,含有开玩笑的意味。例如:“德性!这么大了还哭鼻子!”“跟你闹着玩内呢,还真急了?德性!”这里的“德性”就不具有贬义。唐山人说“德性”还喜欢在加词缀“样儿”,说成“德性样儿”。上面例中的“德性”都可以换成“德性样儿”。
“德性”表现什么样儿的感情色彩,是与说话人的口气相关的。用平实陈述的语气说“德性”,表示对人的品德的评价,在该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上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语。用玩笑、调侃的语气说“德性”,则是正话反说,在修辞上属于运用反语。如果用斥责或不屑的语气说“德性”,那就是十足的贬义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