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手工老粗布铺在床上的非遗

  • 2020-03-14 18:30:42
  • 志方的诗生活

“咔哒、咔哒……”走进隆尧县东河村一家工作室中,便听到屋内传出的织布机的声音。陈英格坐在一架织布机前,手脚配合中,踏着机杼声,五颜六色的土布如同桑蚕吐丝一般吐出来,缤纷绚烂。

“唧唧复唧唧”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近日,记者在隆尧县手工老粗布第五代传承人陈英格的介绍下,了解这一珍贵的传统工艺。

“这个叫撑框,这个叫锯,这个叫缯,还有我手里的这把梭子,将这些家什配合使用,才能织布。”陈英格介绍。

“这个床单,是一位老主顾打电话预约的,要完成这一单,起码要花上一整天的工夫。”在陈英格看来,织老粗布是个“功夫活”,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

隆尧手工老粗布制作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而全部都采用纯手工工艺。棉花成布,要经72遍手。这句织布人常说的话,透出手工老粗布制作者的辛苦。

老粗布的图案可以从22种色线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陈英格介绍,老粗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其色彩艳丽但不张扬,古朴又不失高雅,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完全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和回归自然的要求,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

说起老粗布,陈英格深有感情地说,粗布看起来是作为床品或服装的布料,其实里面包含了许多文化。隆尧手工老粗布结合地域特点,凸显民间喜庆欢乐、温馨和睦的美好寓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制品。其用纯棉构造,结合古老民间手工织造图案工艺,即是传统的艺术品,也是文化品味的体现。

陈英格介绍,以前,隆尧纯棉手织布曾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而且也作为友邦邻国的贵重礼品进行交换,用以建立经济关系。“现在,在本地结婚,老粗布是必不可少的。”陈英格笑呵呵地说。

一摞摞粗布床单,一排排精品粗布摆满展示架,赏心悦目。

陈英格说粗布制品有着机器织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冬暖夏凉,透气性好。不易挫起,不卷边,抗静电。又因粗布起线粗,纹深,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人体肌肤起到意想不到的按摩作用,具有良好的保健和美肤作用,是当代生态纺织品,有“人类第二肌肤”之称。

隆尧手工老粗布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口传身授。从开始经线到成品,需要72道大小工序。织布也需工艺精湛,每织一米布来回穿梭3000多次。繁琐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当地不少人望而却步,

老一辈的传统手艺人在当地也没几个,随着老一辈的人慢慢减少,而年轻人认为手工老粗布劳动强度大,收入低,使这项传统工艺处于尴尬状态。如何走出困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仅靠一家一户,是难以实现的。”陈英格说,基于此,隆尧县文化馆对手工老粗布的发展做出5年规划。而今年最主要的计划便是组建手工老粗布研究会,聚集手工艺人。此外,当地还将完成隆尧老粗布的普查工作,出版文字、音像等资料。

“作为本地传统的纺织工艺品,手工老粗布具有地方纺织文化的特质,是对民俗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陈英格说,希望当地能够形成手工老粗布市场,更多人参与到传承传统工艺中来。

  • 编辑:万玉航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