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林,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井陉泥塑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金牌工艺美术家,河北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巧女星。她出生在井陉岳家庄前进沟一个偏僻的小山庄,从小酷爱美术,七岁在煤油灯下自学画画,没有老师,没有美术课本,她就临摹墙上贴的年画,一遍又一遍地画,直到背着会画为止。
1992年,马爱林到鹿泉抱犊寨做古建彩绘,拜井陉泥塑大师冯顺来为师,刻苦钻研。结合现代美术技法,融合了雕塑、绘画、色彩、光学、力学、建筑学、材料学等学科为一体,形成了自己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当时,由于习艺时间短,也没有手机、网络,在泥塑制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她就亲自去师哥师弟家拜访学习,并做下笔录,有时还到几十里外的寺庙亲自把佛像画下来,回来后详细整理,反复练习。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七个步骤。
第一步:和泥,第二步:立木桩,第三步:用砖垒出人物大致轮廓,第四步:上粗泥、稻草泥,第五步:上细泥(棉花泥)详细塑造人物细节,第六步:阴干后涂色,第七步:作品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从只会做一乍高的小泥人,发展到四五米高的大佛像。曾有人问她:马老师你是不是天才呀?她笑着说:“天才是勤奋与汗水的结晶,是强烈的爱好和兴趣”。现在她的作品经常受到专家和游客的赞叹和好评,并多次获奖。
在2018年8月,第十三届情侣节“寻找今日织女星”活动中马爱林荣获“巧女星”称号。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扩大传承的范围,不分年龄段她都会毫无保留地去传授,对残疾朋友义务传授。
2017年在鹿泉开办美术手工培训班,今年她入驻“石家庄老手艺体验馆”,经常到社区、校园授课,受到社区居民和小朋友的好评,还到井陉贫困的学校义务授课。“我愿做一名无名小草,不为人知,默默地为大地增添一丝光彩。”这是马爱林的志向,她要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精湛的手艺祈祷人们幸福安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马爱林捏制了一系列以防控疫情为主题的泥塑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宣传防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