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后人爱护薪火传承
1. 巨鹿四股弦
巨鹿四股弦又称冀南四股 弦,是河北省传统地方戏曲剧 种之一。2008年,收录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 录。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源 于河北巨鹿县,流行于冀南、 豫北和鲁西北广大地区。以巨 鹿方言为代表,以五声调值表 示,其行腔吐字,跌宕起伏, 高亢激昂,充满燕赵阳刚之 气,唱腔悠长、流畅、委婉, 语言含蓄、幽默、通俗。唱词 多为七字,传统伴奏乐器为四 股弦琴胡,有非常浓郁的地方 特色。2008年,收录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股弦起源于清中叶道光 年间,名称就取决于当时主要 的伴奏乐器四股弦。
2. 威县乱弹
威县乱弹是邢台地方剧种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 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始 于明末,其在威县周边一带广 为传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 燕赵、齐鲁民俗和北方弦索声 腔、梆子腔声腔的影响,风格 趋向高亢激越、浑朴粗犷。乱 弹至消嘉庆、道光时,业已形 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随着京徽 的合流,乱弹便脱颖而出,自立门户了。
威县乱弹作为一种稀有剧 种,有彩•独特的艺术特点。它 的表演与声腔具有浑朴粗犷、 高亢激越的特点,明显地带有 慷慨悲歌的燕赵之风,其特点 可简单地概括为风格古拙、表 演粗犷、唱腔独特、音乐流畅、特技惊人、武功见长。
3. 威县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历史悠久,产 生于明代中期,是在“大秧 歌”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 成的•种说唱形式,距今已有 四百余年的历史。2008年,收 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是邢台地区独有 的曲种之一,也是全国曲坛上的 一支奇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 迎。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铎大 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铮片伴奏而得名。
梨花大鼓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既 是一种说唱表演形式,同时也 是一种独特的声腔艺术。对其 它艺术门类产生过重大影响, 至今不少曲艺门类仍保留着梨 花腔。其唱腔曾被京韵大鼓、 梅花大鼓、河南风子、山东快 书等曲种吸收,具有很髙的文 化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