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河北省易县的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历史上素有“南端北易”之称。易水砚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为中国制砚之鼻祖。千百年来,易水砚以其悠久的历史、优等的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
相传,易水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东汉墓葬里,人们就发现过它的身影。易水砚的石材是一种上亿年前形成的水成岩,属于石灰岩的一种,紫红色的叫做紫翠石,灰绿相间的叫做玉黛石。易水砚的石材非常细腻,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成为制砚的上好选择。
易水砚的雕刻师傅多擅长雕刻龙凤,号称雕龙手。这方巨大的归砚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巡视长城为背景,足足有六吨重,目前收藏于人民大会堂。
老话说“端歙无大料,巨砚出易水”,端砚、歙砚大的石料比较少,论体积的巨大还要属易水砚。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易水砚,小的可以放到手掌上,大的重达上百吨,可以陈列于殿堂之上。
雕刻好一方砚台,需要付出全部的精力,讲究心神合一才能做出好作品,而一旦雕刻成型,一块有灵气的石头就像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