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玉雕又称“北京玉器”,是流传于北京市的一种玉石雕刻技艺。北京玉雕素有“工精料实”的美誉,它继承宫廷玉作的技艺传统,用料讲究,制作精美,种类齐全,能生产器皿、人物、花卉、鸟兽、盆景、首饰等多种制品。
如果你是一个有着多年玩玉历史的老玩家的话,北京玉器厂这个名字你一定听过,这个让中国玉器走出国门,并培养了几代工艺大师的地方。
北京玉器作为北京的传统工艺之一,与景泰蓝、牙雕、雕漆共同被誉为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四大名旦”。
年过花甲的柳朝国玉器大师这些年在家似乎可以悠闲地享受生活了,没事散散步、遛遛鸟尽享轻松生活,但他始终割舍不下看似枯燥的老本行——玉器创作。
1962年参加工作,师从著名艺人程占雄从事玉器创作。他刻苦钻研,承继传统技艺,并努力研习绘画、泥塑,技艺提高迅速,1972年担任设计工作,开始独立艺术创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八十年代进入成熟期,他擅长动物和器皿造型的设计,艺术特点表现为北派玉雕的宫廷艺术风格,大气磅礴、豪放雄浑、沉稳庄重、富丽典雅、用料严谨、技艺精湛娴熟。
谈起柳朝国的入行经历,没有想象中艰苦与神秘。全谈上不上兴趣爱好,中学毕业后,1962年被分配到了北京玉器厂,当时还属于国企有稳定的收入保障。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市场化的玉器市场令老艺人们普感不适。2004年北京工艺美术厂的倒闭更是雪上加霜。时任北京市朝阳宏宝玉器厂厂长兼总工艺师的柳朝国,厂子在完成北京工艺美术厂任务外同时也开拓了自己的部分业源。
柳朝国明确地看到玉器艺术品的市场在于高端人群。柳朝国认为,玉器行业的发展随着当前政府政策的明确。大师津贴、名师带高徒、授予大师称号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以及媒体的广泛宣传,对于行业的发展方向定位是有利的。
柳朝国的几个徒弟现在的玉器小作坊的经营方式主要是加工,客户多为慕名而来。但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创作出的精品在收取加工费之余也只能保障基本的生活开销。对于他们而言,高昂的玉料成本造出艺术品后如果没有盈利的滞后销售模式是他们所承担不了的。这种经营方式相对保守但绝对稳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资金短缺、人才断档,北京玉雕的特色品种和技艺不断流失,抢救保护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