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特色、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无极剪纸

  • 2020-09-11 14:48:02
  • 河北传统文化

无极县地处冀中平原,西倚太行,南临滹沱,北望京畿,古时称苦陉、毋极,唐朝之后定名无极。自古以来,无极农耕兴旺,物流畅通,商贸繁荣,外地文化也随之流传。

无极剪纸源于清末民初,当地很早就有每逢佳节或喜庆之日在窗纸贴窗花的习俗,风格受山西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影响,后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剪纸艺术。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古朴大方,纯真完美,作品大多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又被赋予时代特色。

无极剪纸造型丰富、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在冀中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提高人民的审美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无极剪纸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人们通过劳动和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剪纸重要组成部分的无极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古代,那里就有剪灯花、挂彩纸、剪年福(符)、贴窗花的习俗。明末清初,无极剪纸开始盛行。每逢节日、婚礼,人们都用剪纸这种朴实的艺术形态表达情感。东候坊、南候坊、北候坊等村的家庭妇女都爱好剪纸,她们把剪纸作品贴在窗户和走马灯上互相观赏,逐渐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剪灯花、贴窗花的习俗。建国后,无极县的剪纸艺术取得较快的发展。全县200多个村庄里,村村都有剪纸艺人。到20世纪末期,在无极剪纸艺人谱系中,传统艺人李荣姐的传承已到第六代。新晋艺人牛世民的技艺也得到发展。剪纸的技法和材料也得以扩充。杨素苗、牛士民等无极民间艺人还不断对传统剪纸方式进行创新,创造出叶剪、革剪、布剪等10多个剪纸品种的作品。

民间剪纸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符号(民间称“花样子”)组成的,这是剪纸艺术的精华和灵魂所在。这些“花样子”是中国妇女千百年来形成和总结的艺术精髓所在。它造型优美、寓意深刻。无极剪纸很好地继承了剪纸这一艺术的精髓。其风格独特,魅力无穷。由于受山西和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无极剪纸风格表现为题材多样、造型丰富,其中的人物系列个性鲜明、花鸟系列栩栩如生、民俗系列更是到处透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花鸟鱼虫、珍禽异兽、十二生肖、神话传说、各类人物、蔬菜瓜果及生活所见,世间百态,无所不取,无所不剪。这种简单、质朴、随心所欲或许恰恰是艺术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无极剪纸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又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无极剪纸主要以宣纸为原料,属单色剪纸。剪纸主要工具有剪刀和刻刀两种,因剪刀剪纸受工具和材料的限制,所以剪纸多用刀刻。刀刻剪纸还需要特制的石蜡或橡皮泥底版,制作工艺极其讲究。刻刀是一种特制的刀具,有长、尖、圆、方、三角、月牙等不同形状的刀具十几种。根据图案的不同,利用不同形状的刀具来刻制。无极县具有地方特色的“色纸”就是利用这种刻刀刻制后,再用各种颜料灌点而成。无极剪纸在旧时大部分用纯一色的大红纸为原料。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剪纸所用的材料和色彩也由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剪纸五颜六色,不仅有黑白套色的,还有刻金彩衬的,鲜艳夺目,再加上形态各异的造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