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的山西洪洞县有个谷庄村,村里的人世代都以制香为业。明初大移民之际,谷庄村中有很多人迁移到了廊坊市安次区仇庄乡永定河的一个河套内,为了纪念故乡,便将移居后的村庄称为谷庄村,并继续以制香为业。明清至建国初期,谷庄村的制香业达到了其历史的顶峰,被誉为了“中国四大产香基地之一”。
谷俊明,字权洲,号森佑居士,1973年生出生于制香世家,是廊坊市安次区仇庄乡谷庄村传统制香技艺的第十三代传承人,中国传统制香技艺大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认定的“制香师讲师”,传统制香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中国传统规划研究院特约讲师,河北省民协会员,青木香堂、谷师傅手工坊、“谷氏香”燕赵老字号品牌创始人,河北谷氏香业有限公司创办人。从6岁就跟随父母在自家的制香作坊里打下手、学习手工制香的技艺,至今已有40余载。
他以中国传统香文化为承载依托,坚持以天然纯正的香材手工制香,合香,享受着指尖下诞生美好的香气的过程。在与各种天然香材交流的过程中,懂它,爱它,并赋予它们更加美好的香味。“世间的声音可以留存,图像可以传世,唯有香气不可留,享香于当下,愿与热爱香文化的香友们多沟通分享,一起追寻来自历史与天然的馨香美好。”他用充满创造与诗意的情怀传承着中国香道。
作为谷庄村传统制香技艺的第十三代传承人,谷俊明从小就在自家的制香作坊里打下手、学习手工制香的技艺,掌握祖传古方秘方的配伍炮制方法。40年来,他以中医古方理论“君臣佐使”挖掘整理了功能性养生香,现在谷俊明生产的养生香,均为天然香材香料,受到养生会所、书院、禅修、瑜伽、道观等场所的欢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由于机器制香对于传统手工制香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坚持传统手工制香的工匠已经寥寥无几,但谷俊明依然恪守传统,将古法手工制香手艺继承了下来。
香,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早期作为祭祀、除秽之用。经过长时间的相传,香也有了更多的含义。逐渐“香”成为了国人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无论是制香和香道,在古代都受到普遍大众的关注和参与谷俊明认为香道的精神内涵便是“一呼一吸”,功效可概括为:和、静、清、寂四个字。他说:“所谓和就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静则是香道的仪式感使人平静、沉静;清则是让自己的心灵更加的清澈,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及自己不足的地方;寂则是在自己寂寞、失意的时候幡然醒悟。”
谷俊明解释道:“所谓合香,是以天然香料的香气和禀性,经由制香师的配制,更好的发挥香料的香气,制成的饰品可以长期佩戴,香气百年留存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清醇。”学习任何一门技艺都非一朝一夕之事,学习制香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与制香中香料的特性、气味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想要做到极致,还需要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制香也掺杂了中医药、中医方剂、乃至阴阳五行学说。凭借着对“香”的喜爱,谷俊明刻苦研习相关医书,香料,在祖传古方的基础上潜心研制养生香。
谷俊明说,古法制香是一门手艺活,需要耐心和细心。仅香材分为沉香、檀香、薄荷、乳香、灵香草等28种基础香料。按不同属性特点划分,有线香、瀑布香、香丸、香片等不同种类。每种香的制作都不尽相同。以线香沉香为例,看似小小的一根香,“里面”却大有学问。“古法制香大概需要备粉、和香、醒香、制香、理香等10多道工序精心制作才能完成。首先,选用陈年的沉香木料将木材打磨成粉。同时,为了保证香粉末的细腻,还需“过细”筛选。称重培香需精确到克,然后经过“和料”、“醒料”、“压制”、“摆放”、“风干”等工序才能压制出香。传统制香过程中,香的配料成分最为关键。各种沉香料粉按照怎样的比例调配,粘粉按照怎样的比例加入都非常讲究。“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配比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香的质量。同一种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配比的方法常常也不一样。“各种线香的配比方法,都是我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调试,研制出来的。”谷俊明说。
香气可以消散,但是制香的手艺不能没有传承,只有传承手艺,才能传承匠心,让优秀的传统工艺继承和发扬下去。谷俊明意识到,只有向更多的人传播“香文化”,才能有机会让它传承和发扬。近年来,他不断奔走与各地区的“非遗文化节”,来向大众表演香道,普及香文化知识。他说,积极向外人展示制香的程序,让人们亲身体验制香的过程,这样才是现如今传播“香”文化的“不二法门”。
“我做的香均为古法炮制,所购的香原料都是纯天然的,是依据“君臣佐使”配伍配方:晨用醒神纳阳之香,暮用舒缓镇静之味香,日用通络舒筋之健香才能完成。” 2008年至今,谷俊明将各种香料配方整理成文字,再加上自己不断试验,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谷师傅”配方。如今,谷俊明传承下了传统“五行养生香”,并创设了“贡木棋香”品牌。
现在会传统制香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谷俊明认为,制香技艺是有未来的,人们对于香品的热爱自古有之,如今更多需求还需要激发出来。毕竟,喜爱香气也是人类的天性。“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会毫无保留地去教,香料的配方,我也会告诉他们。传承,是我的信念也是未来日子我要做的一件大事。”谷俊明坚定地说。正是有着这样的态度,谷俊明依旧坚守着,为的就是守住那份水土、那份情怀,保住那股传承千年的历史香气。
“我是传承人,也是手艺人,先守住手艺,再考虑怎么培养传承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发扬光大。”谷俊明感慨地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传统手艺是文化,更是血脉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