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宾楼饭庄创建于1853年,以烹制牛羊大菜见长,尤以“全羊席”驰名中外。2007年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文旅君带您了解“吃羊不见羊 食羊不觉羊”的鸿宾楼“全羊席”。
有全羊席的记载,最早见于金代。金时,就有食全羊的食俗:“金人旧俗,凡宰羊但食其肉”。全羊席在清代日臻发展和完善,尤其盛行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
“食羊”有清代“国俗”之谓。清代统治者多满族,嗜羊成俗。羊,也便附顺权势,成为重要的御食。清宫在元旦、万寿节及固伦公主下嫁等重要庆事中皆用全羊席。
鸿宾楼1853年(清朝咸丰三年)开业,当时全羊席正盛,一代名厨宋少山等师承前人之法,将70余道菜品发展到128品。
鸿宾楼以《礼记》中的“鸿来宾”定名,原址在天津,是久负盛名的清真风味饭庄。1955年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入京,以其独特的菜品享誉京城。
鸿宾楼烹饪技术多样,菜式讲究营养,注重造型,芫爆散丹、沙锅羊头、烧牛仔骨、红烧牛尾等菜肴都是这里的名菜,尤以全羊席在清真菜中独树一帜。
全羊席主料虽然大都是取自羊身上不同的部位,但在取菜名时却不见羊字。由于种种原因,全羊席曾彻底失传。1999年,鸿宾楼的领导决定组织人员开始逐渐恢复失传已久的全羊席。
“我们开始跟着几个老师傅研究有关的资料,研究了半年,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让全羊席重现人间。为什么研究这么长时间呢?因为全羊席是比较复杂的菜系,108道菜,用了羊的全身各个部位,但是菜的名字里没有一个羊字。”
既然叫全羊席,用的也是真材实料,可为什么菜名里独独不见一个“羊”字呢?传说全羊席曾经给慈禧太后做过寿宴,因为慈禧太后属羊,菜上面带羊字就犯了名讳,所以就给这名字全改了。
被誉为“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的鸿宾楼饭庄,菜肴数百种,堪称一绝的全羊席菜品用料极精细,冠名优美,席面丰盛、豪华,烹饪技法已炉火纯青,且仪式庄重、程式严谨、菜肴精致、配膳合理。全羊席集羊肴之精粹于一席,文化、美食紧密结合于一体,且相得益彰。
全席除全羊菜品外,上菜之前要有四干、四鲜、四蜜饯、四青菜、四冷菜、四甜碗;上菜之中插四甜、四咸点心及醒酒汤;席末要上四种主食和四种汤菜。整个全羊席上的菜点多达150余种,成为最高级别的清真宴席。
全羊席“吃羊不见羊、食羊不觉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寓意深刻、形象生动、优美文雅的别名,如探灵芝、迎风草、鞭打绣球、独云花、蜈蚣岭等等,这一道道精美的菜名,背后蕴含着的是丰厚的饮食文化。
“‘鞭打绣球’特漂亮,寓意深刻,用羊眼睛和脊髓制作,脊髓切成9厘米长的条,给它处理入味儿,然后料理至枣红色,码在盘中,把羊眼睛中间的芯儿挖出来,填好馅儿,给它煨好口儿,然后裹上丝去蒸,蒸完了一蒙汁儿,这叫鞭打绣球。
十一黄金周不妨到鸿宾楼品尝美味吧。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11号
电话:010-68994560、010-68994561、010-6899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