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过年的仪式感是一幅剪纸、一张年画,一盏宫灯、一场皮影戏……传承不辍的非遗项目浓缩着悠久的春节传统,蕴藏着浓郁的年节味道。就让我们随着这一组“赏冀艺”,品味不一样的“冀味儿”年俗,一同寻回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年味。
说起河北最有年味儿的地方,胜芳古镇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胜芳灯会,则是其精髓所在。在胜芳,逛灯会的习俗由来已久。
据明代地方志记载,胜芳灯会于明代中期已流行,至清中后期鼎盛起来,闻名华北。其分为传统花灯和现代花灯。传统花灯是胜芳花灯的精华,主要制作材料为苇篾、竹篾、纸捻儿、油浸纸、绸缎,不用一丝金属材料,纯手工扎制。
往年,一到正月十二,胜芳人就陆续将造型各异的花灯挂出来,为正月十四至十六这3天的胜芳灯会做准备。灯会期间,白天七十余道花会约聚古镇区,笙管齐奏、各献技艺,在戏院书馆、酒肆茶楼等处全天义演。入夜,摆满了街区的花灯点亮古镇,将胜芳街区映照得灯火辉煌。街上卖糖葫芦的、卖风车的、卖花炮和卖各式小吃的忙得不亦乐乎,一片盛世祥和之景。
在胜芳花灯中,鸭子灯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其中,最有名的是鸭子驮楼灯,做工考究,形体美丽。一只活灵活现的鸭子背上驮着个古式阁楼,阁楼的高度可达40-50厘米,每层楼顶的四个挑角,分别垂吊着四个小巧玲珑的金属铃铛。
在当地,因鸭子灯谐音“押子”。女孩子结婚后的第一个灯节前,娘家人就要给婆家送鸭子灯,祈盼早生贵子。孩子出生后,姥姥家照例年年送灯,表达对孩子的祝福。孩子稍大后,爷爷奶奶、姑姨娘舅在正月里也会给孩子买灯,送个玩物、哄个开心。
胜芳传统花灯有两千种之多,以动物、植物、人物、器物、建筑、神佛等题材的作品为主。这些彩灯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风习中产生出来的,它们工艺严谨,制作精细,造型美观大方,风格上自成体系,其中一些花灯形式独特,为胜芳所独有,如猪八戒灯有几十张嘴,可以同时张合,等等。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一年一度的胜芳灯会不能如约与大家见面,共同期待来年的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