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毛笔厂,使得毛笔成为与墨纸砚一起享誉天下的文房四宝之一

  • 2021-03-21 11:14:45
  • 北京文化

书法,从诞生起,传承了几千年,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豪杰侠士、平民百姓,沉醉于其中,为之倾倒。然而,说起书法,就不得不说创作出书法的工具——毛笔。对于书法家来说,毛笔就好比武士的宝剑,必须精益求精。在古代,就有许多书法家自己制作毛笔,比如韦诞、张芝、王羲之等。

如今的毛笔制作依旧保留着千年来传统手工艺,其制作过程极其讲究和复杂。而且学习毛笔制作也是非常辛苦,自古都是口传心授的传授方式一代一代传下来,依靠言传身教地自然传承,没有文字记录。需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技巧。

作为文化聚集地的通州,毛笔制作工艺同样也在这里落地开花。在张家湾镇内,就有一家北京华毛笔厂的制作车间,这是一家以传统手工制笔工艺闻名的制笔厂家,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单位。今天,咱们就请北京京华毛笔厂厂长武京生来为您讲一讲,这毛笔到底是怎么制作的。

北京京华毛笔厂厂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制笔工艺大师。16岁开始从事毛笔制作,至今已有45年的制笔历史,其制作的毛笔在继承了传统毛笔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现在的代表北方毛笔的“武京生”牌毛笔。其毛笔尖齐圆润,广受书画界的好评和赞誉,并为很多书画家专门依照他们自己的喜好定制上手的毛笔。

宋代的黄庭坚认为,在文房四宝的制作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毛笔的制作。那么毛笔的制作难在哪里呢?黄庭坚认为首先就是挑选毫毛,而挑选毫毛的难度在于怎么才能准确精妙;其次,是笔心的制作,其难度在于怎么才能合乎“尖、齐、圆、健”这四个标准。俗话说:“毛笔一把毛,神仙也摸不着”说的就是笔心制作难以把控。元代诗人方回也说,如果把文房四宝比喻成四位闲人,那么最难达到的就是毛笔,因为毛笔的锐钝和肥瘦的分寸非常不好拿捏。

也正是因为毛笔的“难”,现代毛笔工艺依旧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一般一支毛笔先后要经过水盆、干作、零活等3个大项128道工艺才能制作完成。制作出来的笔头讲究笔肚健挺,盖毛保拢,方可达到尖齐圆健的标准。有些特制的毛笔需要加制笔套,或加制提斗,或加雕刻工艺,工序往往需要更多,可谓是精工细作,工序繁多。因此制作一支毛笔,往往需要多位师傅以流水线的方式制作,需要彼此默契的配合,才能制作出上等的笔头。

水盆工序是笔头制作中最为重要的工序,也是通常所说的笔头制作的重要工序,是将笔头从散毛状态制作成笔头的过程。之所以叫水盆工序,是因为全程制作都用到水,将水乘入水盆,在水盆上放一张操作平台,几十道工序就在这一个小小的平台上操作,逐步将一根根散状毫毛,通过精工细作,成为一个精美的笔头。

一个笔头的好与坏,与水盆工序的制作密不可分,一个好的水盆工序师往往要经过多年系统的学习和摸索才可以独立制作笔头,一般3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可以达到技术的巅峰。

制笔首先要选料,好的材料是一只好的毛笔的先决条件,制笔的毫毛要从皮毛原料中精挑细选,严格剔去不符可规格的劣质毛。其次根据生产不同品种毛笔选择所需要的毛料,还要根据笔头不同位置选择长度、锋颖、颜色、粗细等等不同的材料。此外在品种,数量和质量也需要则笔而选。

以北京传统狼毫国画笔为例,一支普通的狼毫笔,就需要黄狼尾、山羊毛、细尾毛、粗尾毛、猪鬃,五种左右原材料。在挑选这些材料的时候,也要对主料、辅料分别进行细加工。

主料的黄狼尾通常使用尾部顶尖部分,经过选毫来选择锋颖漂亮的作为笔尖用料,之后经过浸泡、柔制、拨毫来进行初步加工,把秃毛和弯毛初步处理出去,经过敦齐、浸灰水来去掉油脂,再经过刀绒、混毫、挑绒把绒毛部分清除,下一步就是顺锋毫、齐毫、切毫、对锋、沏毫工序,将毛的尖部对齐,跟部平整,最后通过净毫、打折、混毫、拨锋、通锋这最后几部工序,主料就可以成型,作为笔尖来使用了。

辅料的加工和主料差不多,但根据辅料在笔柱的不同位置,工序会所有差异,比如作为主料上层部分的山羊毛,基本就是挑选、浸泡、顺毫、清毛绒、打毫、去绒、挑绒、齐毫、切毫、对毫、拨锋等工序。作为笔柱的猪鬃和粗尾尖,则基本工序为挑选、浸灰、顺锋、清洗、切毫等,不同之处在于,猪鬃不用去绒,而粗尾尖需要高温加工。

不同的笔不同的主料和辅料,所用的工序虽差异很大,但都需要精工细作,总之,要做什么规格的毛笔,就要配什么的料,都要严格、细心、不厌其烦和长期实践的经验来掌握。

准备好原料后,就要进行笔头制作,通常笔头分为纯尖(既只用一种材料制作)和兼毫(既两种以上材料混合制作而成的笔尖),九成以上的笔都是兼毫,而这类笔头通常由毛笔峰尖、笔柱和外披三部分组成。

同样以北京传统狼毫国画笔为例,笔尖为黄狼尾,笔柱为上面介绍的羊毛、细尾毛、粗尾毛、猪鬃混合制作,外披依旧为黄狼尾。

第一步则是笔锋的制作,包括顺毫,打折,标锋。主要讲笔尖手工依次对其,根部切平。

第二步则是笔柱的制作,首选是切毫,配毫,掂毫,混毫,将四中材料按照传统工艺比例搭配在一起,并且混合起来,之后经过切毫,对毫,加底,粗毫,梳毫,将这些材料梳理顺畅,相互之间软硬平衡,混合均匀,最后经过打折、对贴、看样、精梳填补这几道工序,笔柱就算是完成了。

第三步则是外披的制作,和笔柱制作差不多,也是经过切毫,对毫,斜衬,补层,用量,粗混毫,对毫,看样,填补,精梳,最后如果软硬合适,在进行通毫,将毫毛梳理平整顺滑。

这个时候制作完成的半成品称之为“帖子”,之所以叫“帖子”,据说以前有些笔的笔柱是通用的,有时候师傅们会提前做出一些笔柱,或者在常规生产的时候多做一些,留在下次或者其他笔上用,这个时候就需要放好,但平放有个缺点,就是毫毛干了之后,本已经梳理好的毛会再次混乱,所以后来师傅们把这些做好的贴纸分为相对比较薄的一层,趁没干贴在制笔用的骨尺上,这样即便干了,稍微用水一浇,因为后面有骨尺挡着,笔柱也不会散乱,久而久之就将这种贴在骨尺上的半成品成为“帖子”,再后来,师傅们甚至在做笔的时候直接用多少“帖子”来计算这批笔的用量,使得“帖子”这个词一度成为做笔的计量单位。

帖子做好了之后,将笔锋,笔柱,外披依次卷成圆锥形,在经过:圆笔,齐峰,敦齐,沾盖毛,晾晒。一支毛笔的笔头就算是制作完成了。

接下来的就是零活工序。零活工序主要是把成型的笔头装在笔杆上,并且对笔杆进行一定修整的工序。通常有选杆,切杆,车杆,直杆,刮口,起线,掏洞,坐顶,绑头,粘头,扎线,齐笔线,带笔帽等工序。

怎么?连带笔帽也是一个工序?答案是肯定的,熟练的师傅一天可以带上千个笔帽,选帽的准确性要保证笔帽带好后不伤笔尖,正好卡在笔斗处,而且对于竹帽类来说,对好切口、螺丝口,更是一个需要熟能生巧的技术活。

笔头装在笔杆之后,接下来的工序则是干作工序,和水盆工序不同,干做几乎很少用到水,却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将弯曲、开叉的毛最后一遍除去,把没有垫平、不圆润的地方修整好,是干作工序的重要职责。

干做工序首先是涮笔、梳理,笔头经过梳理后,需要用过手摸、转笔锋来检查笔的笔锋和饱满度,之后通过择秃峰、弯毛、粗毛等进一步修整笔头材质,达到保证笔锋合拢、不散峰、不开叉,做到笔尖尖、笔锋齐、笔肚圆、笔头健这尖齐圆健四大要求。最后再用鹿角菜熬制的胶粘上笔头,保证笔头圆直光亮。

经过多天的风干,带笔尖中的水分蒸发完后,就可以进行余下的零活工序。首先是刻字,刻字分为机器雕刻和人工雕刻,人工雕刻又分为单刀刻和双刀刻。目前采用比较多的为机器雕刻,雕刻完毕后抹上颜色,抛光,贴签,包装。至此一支毛笔就算是真正的做好了。

一支好的毛笔,从选材到制作,都可谓是精工细作。正因为要坚持这种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精工细作的制笔风格,使得毛笔成为与墨纸砚一起享誉天下的文房四宝之一。

北京华毛笔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北京音像大厦507,制作车间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是一家以传统手工制笔工艺闻名的制笔厂家,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单位,文房四宝协会一级单位,毛笔专业理事会员。也是北京地区毛笔/胎发笔制作中心。一支名家制作的精良的毛笔,被多少文人墨客所企盼珍爱,正因如此,京华毛笔厂才要更加继承这份责任,本着“材料虽贵却不敢省物力,工序虽繁却不敢省人工”的工匠精神,将北京毛笔发扬下去。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