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皮影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经久不衰

  • 2021-04-05 14:29:27
  • 唐山文化旅游

滦州皮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河北滦州,故名,始称滦州皮影或冀东皮影,又称滦州影戏,因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又名河北皮影、唐山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三大流派(陕西皮影、潮州皮影、北方皮影)中北方皮影的代表之一。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被誉为“掌上逸出的乾坤”。滦州皮影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滦州人黄素志改进,因清初随清军驻防而广为流传。

滦州皮影影人分为小(旦)、生、髯、大、丑、仙妖等几个行当,有阳刻(去皮留线)和阴刻(去线留皮)之别。旦角的主要特征为镂空脸、通天鼻梁、眉向上曲、小口上挑、额头有刘海、戴耳环。

影人以驴皮制成,故又名驴皮影。演出时,影人前有大幅素纸幕,影人后有灯光,演者立于幕后,持影人于纸幕舞动,配以唱词与音乐。剧目丰富,唱腔综合高腔﹑京剧及滦州一带的曲艺而有所变化,对于评剧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影响。

滦州皮影兼融乐器、绘画、剪纸、雕刻、唱腔于一身,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经久不衰。

影人雕刻制作要经过选皮刮浆、拓样、雕刻、着色、涂油、拼钉、装箭杆几个步骤,仅雕刻一个“王官”的头像,就需要4000多刀,一刀都不能发生错误,必须是精雕细琢。影人只着红、绿、黑三种颜色,加上驴皮本身的黄色以及皮影镂空后透出的幕布白色,一共五色。“五色看似简单,却可演绎出无穷变化。

演唱时,按行当角色分成大嗓小嗓两种,演唱的方法系用“假声”或“捏嗓”。这种“捏嗓”演唱能在村野山乡的戏台上,使其声音传得很远。演出的影台子,先用木棍绑起四个支架,然后用木板铺成平台,台板用竹竿支起篷架,前台边缘装放一长条桌形案板,案上装起影幕,再用幕布蒙遮呈尾状。台内演影时,拿线的演员把影人、景物贴近窗幕,摆放到一个适当位置,用灯光将影照射于窗幕,再按剧情进行操作、配音。

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边哈哈笑”,人们可以自由在台前幕后观看演出,幕前的精彩和幕后的手舞足蹈、上下翻飞,真是一种独特的观看体验。

滦州皮影不但在冀东大地深受百姓喜爱,而且也赢得了日本、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人民高度赞誉,被《欧洲时报》称为“魔术般、闪电式的艺术”。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通过历史悠久的皮影艺术、实操皮影人偶,让人们深深感受到永恒的艺术之美,希望这种被称作“最古老动画片”的艺术形式可以永久的传承下去。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