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木板水印技艺?听起来就是很高深的技艺!别说,这还真的是一门普通人学不会的手艺。
木版水印是一种可以逼真复制水墨晕染效果的彩色版画印刷技术,源于雕版印刷的“版”套印——根据笔迹、色块分版勾摹、刻版,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依次叠印至乱真的程度。
木版水印技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有一名叫王阶的人便用此技术刻《金刚经》扉页插图,现尚流传于世。唐以来书籍多附插图,十六世纪始有彩色套印。近数十年来,荣宝斋在这一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创新,于1896年设帖套作,延聘刻、印高手,印制了大量精美的诗笺、信笺。民国期间荣宝斋重刊《十竹斋笺谱》,使彩色套印和拱花术获得了延续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荣宝斋木版水印由原来只能印大不及尺的诗笺、信笺发展到能惟妙惟肖、神形兼备地印制笔墨淋漓、气势豪放的《奔马图》及唐代周的《簪花侍女图》、宋代马远的《踏歌图》等大幅艺术作品,标志着雕版印刷术已发展到了巅峰,也说明荣宝斋木版水印技术已真正成熟。
荣宝斋木版水印主要有三方面特点:复制技艺逼真,再现原作艺术水准。复制材料与原作相同,收藏保存历时久远。尺寸大小不限,充分展现艺术作品原貌。
木版水印最珍贵之处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复制原作,忠实于原作,复制水平之高,有时到了无法分辨原作与复制品的程度,成为“下真迹一等”的艺术瑰宝。木版水印能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度,奥秘就在它的三道工序上。
第一道 · 勾描
分版勾描先由技师分色定版,即把画稿上所有同一色调的笔迹分别勾在一张胶版上,画面上有几种色彩即分出几套版,然后按照分就的套数用墨线勾在雁皮纸上。分版是所有工序中对专业素养要求最高的环节。它不仅需要个人技艺的反复锤炼,还需要跟其他环节的人不断交流探讨,更需要自己不断揣摩和训练分版的思维能力。
第二道 · 刻板
明代李克恭称雕版技艺“刀头具眼,指节通灵”。刻版人员先将勾描好的雁皮纸反贴在较坚硬的木板上,再参照原作,惟妙惟肖地把原作之技法、神韵雕刻出来。刻版用的木料大部分是杜梨木,这种木料纤维细密、软硬均匀,长时间放置不会变形,易于保存。
雕版有一个特点,就是刻一块版时不能停。如果停了再接,中间有一个痕迹,别人可能看不出来,但是我们能感觉出来。我们刻到精细的地方,电话都不接,甚至不敢大喘气儿,都是憋着口气在那儿刻,直到完成。
第三道 · 印刷
印刷的技巧说起来似乎并不复杂,用棕刷、毛笔把水墨和颜色掸刷在刻好的木版上,将画纸覆盖其上,以棕耙砑印,如此往复成百上千次,最终叠印出堪比原作的木版水印作品。
每一次套版时手固定的位置都要非常精准,每一次拉开纸张时的力度和方向角度都要做到完全一致;掸色、砑印的手法、色彩的运用、水分的控制等处处都是学问。因此,即使是同一块木版,不同的印刷师印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
木版水印是我国特有的复制工艺,它集绘画、雕刻、印刷为一体,采用纯手工印刷,是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为目的的传统书画复原技术和雕版套印技术。如今这门技艺已经批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我们可以多多的去了解这门技艺,将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