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因地制宜,蕴含着关于红枣的独特文化

  • 2021-05-19 00:40:14
  • 石家庄文旅之声

红枣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了,营养价值丰富,不管是煲汤还是熬粥,红枣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而红枣还可以酿成枣酒,用红枣酿出来的酒,少了一丝白酒本身的刚烈,多了一丝甘甜,别有一番风味。

石家庄行唐凭借着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上乘大枣,因地制宜,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枣酒的酿造。在《行唐县志》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郄谷偶然在村里发现枣酒的历史故事。当时晋国大夫郄谷因其父亲被株连,成为了庶人,后来便隐居在了承泽(今城寨乡)。一次他在甘泉河畔踱步,忽然闻到了一股清香,一找才发现原来是一个飘满枣的水坑里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忍不住用手捧起来品尝,痛快畅饮之后便头晕目眩,竟然犯困快要睡着了。到了后来,郄谷被重新征用,征战于中山国(今灵寿一带)。后来他命人酿造了之前喝过的枣酒,并且将其献上了晋成公,成公喝了之后非常开心,赐名为“中山金浆”。中山金浆于是便成为了行唐枣酒历史上的一个别称了。

行唐枣酒俗称枣木杠,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和女英雄刘金定还有一段故事呢。

在北宋初年,刘金定在西蒙山(今天的行唐县西北山区)落草为王,成为了“山寨大王”。当时恰逢宋朝将领高君宝奉命押运粮草前往雁门关,宋军被刘金定的手下拦住了去路,并要求宋军把粮草留下才能走。宋军不让,于是刘金定的士卒便手持枣木杠和宋军交战,但是不敌宋军。女英雄刘金定分析了当下的形势,知道硬打是打不过宋军的,必须要智取。

于是刘金定主动下山和宋军赔礼道歉,还请他们到山寨休息。宋军不知此中有诈,便放松警惕跟随上山了。刘金定便用当地自制的枣酒来款待宋军,宋军完全没有戒备,也许是路途疲惫了,一个个畅饮枣酒,结果喝得酩酊大醉。醒来的时候才发现一个个都被捆绑起来了,才知道其中有诈啊。枣木杠的俗称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枣木杠酒的酿造工艺采用保守的制曲复式发酵法,次要分为五步。如今这种技艺已经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步,泡枣。将枣倒入泡枣池中,加水泡一个晚上。

第二步,粉碎。用粉碎机把泡好的枣进行粉粹。

第三步,发酵。将粉碎后的红枣加红糖和谷糠、麦糠或其它糠,再加水搅拌,加水的多少是老匠人根据经验精准把握的。将搅拌好的原料放入大坑中进行发酵。

第四步,蒸馏。将发酵好的熟料放入锭中,熟料上放鏊(一种冷却安装),鏊中放凉水,在锭下用锅炉加热,熟料中的酒蒸气下降遇鏊冷却成液体,即是枣木杠酒,酒从导出管中流出。

第五步,兑花。检验酒的度数。

行唐地区是红枣之乡,这里的人们和红枣的关系密切,有很大一部分民众是世代种植红枣的。本地的民俗文化也和红枣息息相关,比如人们常说的“早(枣)生贵子”、“早早(枣枣)成才”等俗语。以及关于“女英护枣”的传说等等。过节的时候一些人还会撰写关于红枣的对联,既充满着节日的气氛,也蕴含着关于红枣的独特文化。

而行唐的枣酒文化除了历史上的枣木杠和中山金浆等传说,同时也深深地融入到了当地的红枣文化之中。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