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敬双,女,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织汉锦”传承人、邢台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年前,她为了手织汉锦技艺得以传承,毅然放弃了打拼多年的事业,选择了返乡创业。她是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汉锦技艺的传承人,在她的引领下,周边县市有1958位农村妇女通过与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合作,靠织布增收致富。
手织汉锦,又称土布,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入选河北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共有72道工序,包括轧花、弹花、纺线、浆染、织布等,曾以“华美细腻”著称于世。据《西京杂记》记载,巨鹿散花绫是历史上著名的一种斜纹提花织物,全国只有巨鹿陈宝光的妻子会织这种散花绫。在汉代,中国纺织业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鼎盛的高峰,而陈宝光妻子影响下的巨鹿郡纺织业就是当时的典型代表。巨鹿的织锦业开始在华夏大地声名鹊起,并一直延续到今日。
“织布的梭里缠着穗,以前人们用手缠,现在人们用机器。梭里面缠的穗是纬线,梭子在经线中反复穿梭,就织成布了。”邱敬双高兴地向笔者讲述了手工织布的过程。她告诉笔者,手织汉锦采用纯棉纱为原料,质地柔软,无静电反应,“冬暖夏凉透气性好,线粗纹深,整个布面有无数个按摩点,睡到上边就像挠痒痒一样,起到按摩作用。”巨鹿一带世代延用手工织布工艺,邱敬双从小跟随姥姥学习织布,现在是手织汉锦技艺的第三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加农户的方式,为当地村民提供织布机器,并进行技术培训,村民们可在家为该公司织布。邱敬双多次深入农村免费为妇女工进行培训,还组织多起织布技艺大赛。如今,她每天在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织布技艺展示,并组织当地妇女进行织布技艺培训。
在2008年廊坊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七夕乞巧”手织布品牌以其精湛的手工工艺,蕴含着无限的时尚魅力和农耕神韵,荣获了“优秀新产品奖”。在河北省第三届七夕爱情文化节上举办七夕民间手工艺展等活动中,“七夕乞巧”牌手织布大放异彩。可以说,经过不懈努力,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走科技兴企之路终于有了丰硕成果。该公司先后开发出了喜上眉梢、人间彩虹、步步登高、双喜临门、喜上枝头、恭喜发财、锦上添花、喜庆宫灯等八大系列一百多个花色品种的床单。而且,还开发出了手织布衬衣、家居服、围巾、坐垫、靠垫、台布等系列产品。
目前,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手织布产品分别销往北京、天津、沈阳等地以及出口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据统计,仅手织布一项就为当地农民年增收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