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平,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宁满族传统木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工艺美术家、承德市工艺美术家、丰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丰宁满族传统木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诞生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清康熙时期,焦姓工匠在选将营设有木作坊,门下有一批细作工匠。避暑山庄宫灯制作木匠赫木匠携其徒刘木匠落户选将营后,加盟焦氏工坊,师徒二人主要研制满族宫灯、香斗及木制家具,这是丰宁满族木作技艺的最早起源。
丰宁满族传统木作技艺于2016年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改革开放后,百业俱兴,第五代传承人焦云廷率女儿焦玉平、女婿梁宁搜集、挖掘、抢救并恢复了以宫灯、升斗等为主的丰宁满族传统木作技艺。后焦玉平、梁宁于2014年06月11日创办“丰宁琦宝木制品制作有限公司”,共同守业授业,研发新工艺、新产品,使这项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得到全面保护与传承。
丰宁满族传统木作技艺主要包括制作仿古实木家具、满族宫灯及升斗三大类。木料取材以当地软杂木小叶椴为主,体轻、易烘干、易雕刻开榫,榫卯结合,不用钉,浑然一体,成品不因四季温度变化出现拔榫等状况而变型。整体风格大方、豪放,局部又十分精细,木作细活融南方之细腻与北方粗犷于一体。
造型吸纳满族庭院栅栏的构成元素,结合满族传统建筑风格,绘画、雕刻图案多用如意头,吸纳满族服饰符号。宫灯开光所用图片,融合丰宁满族剪纸图案,更加突出满族地域特色,寓意深刻,成为节日用品、馈赠佳品,用于家庭、酒店装饰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满族升斗之所以能成为丰宁满族传统木作技艺的代表性作品,一是满族人素有诸事有制、平等待人的光荣传统,为此对皇家制定的法定量器十分尊崇,把量米的升斗视为神器、吉祥之物,在神圣的索伦杆子顶端为祭神鸟,设有锡斗,人生最隆重的庆典婚礼是向装满五谷的斗膜拜天地。
除了实用的升斗,还制作出大批专为祭祖而用的木升木斗。在满族传统文化中“升斗”有着纳天地灵气,聚五路之财,代表五谷丰登、日进斗金、指日高升、连升三级等寓意,寄托着招财进宝、升官发财、生活幸福等美好祝愿。因此,“升斗”逐渐演变为人们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把“升斗”作为为吉祥、安乐、财运的美好寄托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