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奔腾!这骑马舞演绎的是什么故事

  • 2021-09-23 18:20:28
  • 北京非遗中心

在急促的锣鼓伴奏下,演员身挎竹马,手持马鞭,由男女头马带领,跑出单马、双马、四方斗等队形,并在队形变化间隙边走边唱,调节气氛。这是怀柔区沙峪村竹马表演时的场景,舞蹈充满激情,且极具观赏性。

北京地区流传的竹马虽形式上大同小异,但表演上各有侧重,表现人物也有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色。沙峪村竹马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表演时歌舞并重,由四男四女骑竹马表现萧太后打猎的故事,2006年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宋年间,宋、辽战争不断,辽兵在长城以北驻扎。据说战争间隙,辽主萧太后常带领韩昌、萧天佐、萧天佑等人外出围猎取乐,后人据此传说编演了该舞。由于运动量大,女性角色至今都由男性扮演,男头马为韩昌,后跟萧天佐、萧天佑及男兵;女头马为萧太后,后跟女兵。演员均画各式脸谱、着戏装,模仿骑马动作,左手拉缰绳,右手持马鞭前后晃动做赶马状,动作较简单但速度快、步幅大。

表演时,有“四方斗”“编篱笆”“双马”等9 种队形,演员随锣鼓点在头马带领下跑出各种队形,表现狩猎者催马奔腾之势。在队形变化间隙,演员们在乐器伴奏下唱出动听的歌曲,音乐以打击乐为主,用戏曲锣鼓点控制节奏,渲染气氛。笙、唢呐等吹奏乐在队形变化间隙为演唱者伴奏,在起到缓冲调节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围猎后的愉悦心情。

沙峪村竹马是该村会档之一,与村内高跷会、吵子会、十不闲儿、小车会4 个会档合称沙峪村三元圣会。过去每年都在正月十四开始连走三天会。其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拜天地庙,此庙供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正月十五也是天官诞辰日,村民祭祀三官以求保佑来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事事平安。该会还有一项特有的交接习俗,即最后一天晚上表演结束后,各会档演员不卸妆、不卸道具,众人敲敲打打进入天地庙,会头手举一炷香,向众人道谢并希望有人接替,若有人接香,则此人为来年会头;若没有,则会头连任。

据村里老艺人介绍,如今沙峪村竹马已传至第四代,并在表演形式和竹马体积等方面都做了改变,以适合青少年表演。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