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魅| 小蛋壳,大乾坤!看方寸之间绽放保定魅力~

  • 2022-03-23 18:12:38
  • 保定文化旅游

蛋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小的蛋壳走出被遗弃的禁锢,被勾勒、被雕刻、被重塑变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走进了非遗的名录。

为了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蒲氏蛋雕传承人蒲德荣创作了《冬奥会标雪花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件作品以鸸鹋蛋为载体,采用阴刻和阳刻的技法,在小小的蛋壳上展示了别样的冰雪世界。作品融合了多种雕刻技法,造型精美别致。

今天请跟随小编走进蒲氏蛋雕看其传承人蒲德荣是如何以刀代笔将世间万物浓缩于薄如蝉翼的蛋壳之上的。

艺术源起

蛋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源于民间婚娶、庆寿、生子绘制彩蛋的习俗,图吉祥如意,后来有人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明清时期,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出售。

经多年演变,彩蛋变成了蛋雕,民间艺人将挑选好的各种禽蛋钻孔掏空,运用阴刻、阳刻、线刻、浮雕、透雕、影刻、点刻、拼雕、套雕、衬雕、镂空、镶嵌等诸多技法,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

蛋雕作品一般不点染任何颜料,作品通常完全依赖蛋壳本色来体现,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蛋雕作品不仅可以把世间万物浓缩于方寸之间,而且其独特的装裱工艺也衬托出作品的无穷魅力,使得其最终成为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蒲氏蛋雕就是其中的一脉。

艺术讲究

我国的蛋雕艺术不论在创作还是欣赏时都要讲究“色、险、透、韵”。

所谓“色”,是指选材极难,要寻觅大量的禽蛋,方可找到一枚符合雕刻要求的蛋壳,一般情况下,其光洁度、色泽、形状等均需与主题相呼应,稍有瑕疵即弃。

所谓“险”,蛋雕接近于微雕艺术,但其材质的特殊性有别于骨雕、石雕、玉雕等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心无所滞,为完成作品的某一主要部分时,须一气呵成,从下第一刀开始,刀刀皆险,如履薄冰,其惊险度在创作其他艺术品中是很少见的。

所谓“透”,是蛋壳中空后具有天然物理光透性,稍加打磨即通体晶莹,而完成蛋雕的一面,其壳壁极薄,将穿未穿,形成光穿射效果,映射在蛋壳内部,形成镜像,其光影的疏密间别有洞天。

所谓“韵”,对于蛋雕作品来说,在弧度极其复杂的蛋壳上,不同作品乃至同一作品的不同位置既有凹又有凸,既有实又有虚,经放大数倍后方可见其内在平衡,创作时顺应蛋壳的走向和凹凸,尽得浑然天成之妙。

艺术传承

蒲德荣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蛋雕”传承人

蒲德荣,汉族,生于1968年,河北省保定市涿州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蛋雕(蒲氏蛋雕)”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世界蛋艺术家联盟[WEAA]特邀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河北省金融学院艺术教育指导专家,德荣斋蛋雕艺术馆馆长。曾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个人专项展,在香港举办了个人蛋雕艺术作品巡展。

近三十年来在蛋雕艺术的创作及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代表作有【中华奥运鼎】【百鸟朝凤】【二龙戏珠】【梅兰竹菊】【江南春色】【世界名犬】【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肖像】等,先后荣获各类奖项。

多年来,蒲氏蛋雕传承人蒲德荣,专注于蛋雕文化的传习和宣传。他利用外出访问、参展、交流的机会,每到一地,都把讲述讲解蛋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他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讲述非遗,传播非遗,把蛋雕文化广为播洒。

以刀代笔游刃薄卵,在每一笔的勾勒中现代与传统并存创新与复古兼具于方寸之间雕镂时光  绽放魅力。

  • 编辑:天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