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开启邯郸的第三站——响堂山风景区,带大家一起领略“中国第五大石窟”的魅力。
世人皆知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为我国四大石窟,殊不知在邯郸这片大地上也孕育了古老而又独具魅力的中国第五大石窟——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邯郸以西30公里处彭城镇和峰峰矿区,坐落在太行山脉伸向华北平原的一支余脉上,因山上有个山洞,击之如响鼓,故名响堂山。
历史来源
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临漳境内),一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美丽,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此后隋、唐、宋、明各代均在此增凿。北齐皇室重佛,国家三分之一的收入都用来供养僧尼,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修佛寺、开掘石窟,北齐的雕刻艺术走向了巅峰。
壁画、造像
响堂山石窟中的壁画、造像堪称佛教艺术的奇葩,在这里几乎每个洞子里都可以看到飞天的形象,保存最好也最美的飞天,便是南响堂第七窟窟顶的飞天。第七窟也称干佛洞,洞窟的四壁满布大小不一的佛像,窟顶正中为莲花藻井,莲花的周围,翩翩飘舞着8个飞天,两两一组,有的手拿箜篌,有的手弹琵琶,有的凌空飞舞,身体曲线优美,衣带随风飘荡,走进洞内仿佛进入神国极乐世界,梵音低唱,仙乐轻响,惠风和畅。
响堂山的石像神态温和安详,面露微笑,给人以优雅蔼然之感。衣着简洁流畅,褶纹稀疏,轻薄体贴,不同于北魏时期的线条感与消瘦感,整体视觉呈现饱满丰润。并且对形体自然形态的立体表现开始着重,一些细部、手部细节满满。
中国佛教刻经发源地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期间经历了多次打击,历代经论典籍多遭湮灭,正是由于这些劫难,使中国的僧侣们创造出了保存佛经的新形势——石刻
响堂山刻经的字体多为隶书, 最大特点是以楷法写隶,间以篆意,用笔方圆兼顾,无较大起伏,字态尽显圆润可爱。
如果你亲身近距离的观赏过响堂山的石窟,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大部分佛像雕刻是“无头”的。
上世纪初,国力衰微,列强环伺,响堂山佛像,因其艺术价值之高,成为各国藏家的竞品。如今的响堂山,洞窟犹在,只是造像大多身首异处,肢体不全,随处可见暴力剥离的痕迹,就像是圆明园劫后余生的西洋楼群,唯残墙断垣,留与后人凭吊。
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流失的部分响堂山石窟造像在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举办的“响堂山石窟造像特展”中聚首,之后又各自飘零……
响堂山石窟特展展厅内景
这些佛像神态安然,历史的脚步在他们面前走过,他们如同一个个见证者,看尽时局变转,看尽辉煌也看尽暗淡。自北齐开始修建以来,历经多个朝代的开凿和修缮,响堂山石窟早已不是一个朝代的私有物。如今的响堂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以独有的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它也曾埋藏在时间中,但它的价值理应由我们保护、它的神秘等待我们不断探索、它的辉煌也将由我们延续......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索、它的辉煌也将由我们延续......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