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展示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和市民在旅游活动中日益增长的感知文化和注重体验的需求,2020年以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性地开展了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的认定工作。经过前期调研、制定规范、公开征集、各区推荐、专家认定,共推出传统文化体验、京味文化体验、多元文化空间体验、红色文化体验、科技科普体验、乡土农耕文化体验六大主题,共100家文化旅游体验基地。
本期我们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和【古陶文明博物馆陶艺 • 瓦当体验基地】。
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
为更广泛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原国家汉办)的支持下,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北京)于2016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并于2019年起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基地、北志联北京志愿服务国际交流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作为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在有效传播中医药文化、不断增进海外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验基地下设的中医药体验馆开创了国内中医药文化互动体验式办馆、沉浸式感知中医药文化之先河,针对不同层次的中医爱好者的需求,可提供多种感知中医的活动方案。
体验流程
1.走进中医—中医药文化科普讲座与演示(60分钟)
了解中医药阴阳、五行等基本理论;望闻问切、中药五味及七白散;针刺、推拿;艾灸、拔罐;耳豆。
2.一层杏林苑参观中医药体验馆(30分钟)
百草堂:通过品五味中药,AR 系统,体验中草药文化。
针推阁:体验经络流注感应活动系统,展现透明人体相应的经络运行,了解经络巡行路径及常见疾病;体验字里藏医互动系统,在文字中认识中医。
造药局:体验传统中药制作的诸多环节,领略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博大精深。
驻颜坊:体验经典纯中药制成七白面膜,了解中医美容的功效。
功夫馆:体验导引养生系统,跟随屏幕视频中的师傅打一段养生功夫。
养心斋:感受情志养生—通过自己对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应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
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通过激光琴、围棋、临摹书法、拼图绘画,向体验者展示中医文化中的养生之道。可在药食同源展示区,了解中医药的食养文化。
九体堂:通过体质测量设备了解自身体质,通过电子解剖平台观察人体穴位分布情况。
四诊室:体验舌诊仪与脉诊仪,感受中医现代化发展。
时药阁:从传统药房到现代中药药房来一次穿越,了解中药的发展历程。
3.三层国针馆体验中医(120分钟)
按跷经纬—推拿,亦称按跷,根据身体状况体验推拿疗法。
经络小屋—体验贴耳豆保健疗法。
艾灸时光—感受中医艾灸的魅力,体验纯正灸法的特色。
金针方寸—体验针刺疗法。
砭角精舍—体验拔罐,感受古老诊治手段的鲜活生命力。
曲畅厅—跟随志愿者学习养生功法—五禽戏或八段锦。
开放时间:仅对预约团队开放,周一至周五 08:3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预约电话:010-64286190
详细地址: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
古陶文明博物馆陶艺 • 瓦当体验基地
古陶文明博物馆于1997年6月15日开馆,是中国大陆首批四家私立博物馆之一,是第一座以陶为专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藏品以新石器时代彩陶及周秦汉唐陶器、战国秦汉砖瓦、秦汉封泥三大系列兼及其它相关领域约3000件出土文物,构成以古陶文明为主脉、以艺术考古为特色的收藏体系,构成一部近乎完整而形象生动的古陶文明史。古陶文明博物馆创办《古陶乐学》品牌 , 并研发了《金石墨香—传拓技艺》、《印染岁月—丝网印刷》、《瓦作匠心—瓦当制作》、《封泥传意—封简传递》、《陶塑工坊—捏陶艺术》、《彩陶渊薮—陶罐绘画》等体验课程,受到众多参与者好评。
体验流程
1.体验者抵达后,古陶文明博物馆讲解员根据活动主题着重讲解展厅的基本内容。(30分钟)
2.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来到讲座区域,由古陶文明博物馆讲师为体验者做体验项目的主题讲座。(30分钟)
3.指导老师向体验者们逐步演示体验项目的制作。(30分钟)
4.在讲师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体验者每人完成一幅自己的体验作品。(30-40分钟)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 09:00-17:30
预约方式:采取全员线上预约和电话限量预约010-63538884,可关注公众号线上预约
详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内西街12号大观园公园北门
温馨提示:部分基地采取错峰限流参观、实名预约等措施,请您提前到其网站、公众号等官方平台查询、预约。(疫情防控期间出行,要严格遵守北京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及前往基地疫情防控措施,提前预约,不要忘记准备好有效的身份证原件和实时“健康码”,正确佩戴口罩有序入馆、保持合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