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的50多个拳种流派中,六合拳独树一帜

  • 2023-01-31 11:20:00
  • 河北文化旅游

石同鼎,泊头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沧州市武术协会会员、全国武术协会会员、世界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六合拳第八代传人。

六合拳发源于大运河畔的泊头,传自泊头红星八里庄曹振朋,至今已有400余年。在流传于沧州市的50多个拳种流派中,六合拳独树一帜,英才辈出,曾出现了石金省、李冠铭、“大刀王五”王正谊、佟忠义等武术名家,武林轶事享誉海内外。据说,曹振朋得传于明代万历侠士张明,后传其子曹寿。曹寿传石金可,授艺石长春、张茂龙等人。

到石同鼎这,已是八世嫡传。他说,六合拳套路多、内容广、功法完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与健身技击价值。六合拳法,内含天人变化,外练踢打摔拿,通过人体的脉络与内三合、外三合,使内功于外功相结合,达到技击与健身的目的。

“六合拳名有三说:一指自然界的六个方位,即东、西、南、北、上、下;二指人体的六个部位,即手、足、肘、膝、肩、胯;三是指拳法演练所要求的内外三合。内三合是指心、意、气三者相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生于武术世家的石同鼎,自幼随父亲、六合拳七世掌门石光起学练六合拳。那时候,只有六七岁的石同鼎,每天摸黑起床,跑到运河边偷看父亲打拳,并悄悄练习。看着他小小年纪,腾、挪、跳、跃,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又能严格自律,父亲被他的执着精神打动。

暑往寒来,石同鼎白天勤奋学习、工作,凌晨和夜晚努力习武。可谓文武兼备,一步一个脚印。他下得去辛苦,也深得父亲真传。

2001年,石光起生病在床,临终前叮嘱石同鼎“不管想什么办法,不能让六合拳失传了”。从此,传承、弘扬、光大六合拳的重任,全部落在了石同鼎的肩上。

当年10月,正赶上泊头清真街拓宽改造。他积极争取,计划在清真寺对面建一个武馆。

在征得妻子同意后,石同鼎多方奔走,跑手续、搞规划、做设计、聘队伍、进原料、搞监工,全身心投入到武馆建设和拳法发展上。

要拿出一大笔钱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武馆,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方夜潭。胸怀“弘扬六合,传承武学”之志的石同鼎,没有被困难吓倒。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倾其所有。后来,乡邻亲友们也一起筹款。

就这样,2002年,一座600平方米的六合武馆在泊头清真寺对面建成。自此,六合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习武场所。

自建馆以来,习练六合拳的人数和六合拳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升。六合拳弟子多次在国际、全国、省、市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

在六合武馆,每天傍晚,习武者们齐聚一堂。不少陪孩子练习的家长,也加入到习武的行列。

石同鼎虽身怀绝技,但为人低调,处事得体,可谓武德高尚。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教学。不分民族、无论老少,只要是有习武或者强身健体的意愿,他都照收不误,悉心教授。除了本地人找石同鼎学习武艺,不少远道的武术爱好者也慕名前来学艺。

2003年,石同鼎开始整理六合拳发展历史资料,思考六合拳法的武术灵魂。由于老的拳谱不能总拿出来翻阅了,2014年石同鼎开始编写《六合拳系列丛书》《六合拳进校园普及套路》。

石增林是石同鼎的长子,现在是六合拳第九世传人。在泊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父子俩一同推动了六合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多年来,已培训体育老师200余名、中小学生达八万余名。

现在,石同鼎10岁的大孙子石粮玮和6岁的小孙子石粮斌,也每天跟随他昼文夜武。石同鼎看着孙子们一招一式颇有自己当年的阵势,内心倍感慰藉,同时,更感受到肩上传承武学的责任重大。

目前,石同鼎正在为六合拳做传承规划。他说:“我们一定要加大力度,将六合门拳术、器械、对练、功法、技法等内容编辑成图书,著书立说,录制影像光盘教材,在国内外发行,组织国内、国际六合门武艺交流大会。”

石同鼎希望,让世人更深刻地了解泊头六合拳,再现当代六合拳的辉煌。

  • 编辑:范方睿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