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懋仪集》:从“红袖添香”到“特殊一脉”

  • 2023-03-26 09:55:00
  • 解放日报

近20年来,古代闺秀文学研究渐有趋热现象,研究者越来越注意到闺秀文学之于整部中国文学史不再是红袖添香式的存在,其作为特殊的一脉,是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于闺秀文学创作的理论建构。古代闺秀文学成果的整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闺秀文学的整理工作确实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一是数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闺秀别集汇编性成果整理或影印出版。二是古代闺秀总集或选集的整理出版。三是古代闺秀别集的单行本整理出版。除李清照、朱淑真的著作被不断整理出版外,其他古代知名才女的诗词别集亦被特别关注与整理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赵厚均教授厚厚两大册的《归懋仪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出版,为女性诗学的建构再添一砖一瓦。赵厚均教授从事闺秀文学整理与研究已有多年,成果颇丰,不仅出版专著《明清江南闺秀文学研究》,参与《江南女性别集》数编的整理工作,更陆续整理出版了《蕉园七子集》《吴藻集》。《归懋仪集》的出版,是他在这一领域所植的又一丽株。

版本搜罗全面是《归懋仪集》整理的最大特色。由于归懋仪生平创作较多,因此流传的稿抄本有诸多版本,赵厚均教授在整理《归懋仪集》的过程中,几乎参阅了目前存世的所有版本,并于前言中进行版本源流考证。如《绣馀小草》一卷刻本、《绣馀续草》一卷刻本、《绣馀续草》五卷刻本、《绣馀续草》一卷钞本、《绣馀续草》《再续草》《三续草》《四续草》各一卷稿本、《绣馀五续草》不分卷稿本、《绣馀馀草》一卷稿本、《绣馀近草》一卷稿本,共计8个条目详细说明《归懋仪集》不同版本的文献著录、馆藏情况与版本之间的差异。而整部《归懋仪集》在编排中,前三种刻本以刻印时间为序进行整理,其他版本整理中如遇重复的作品则以存目处理,并标注其在原版本中的卷次,如此处理,又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各版本不同作品著录的差异情况。当然,《归懋仪集》版本搜罗全面得益于赵厚均教授为学的不急不躁,其能沉潜于学术,注重材料的积累,并不断地发现新的材料予以补充。如《绣馀馀草》一卷稿本馆藏于中国台湾“国家图书馆”,其通过他人帮助辗转获得,只为了将《归懋仪集》更完整地展示于读者面前,由此历十余年之功,成就了《归懋仪集》的整理之全璧。

学术性强是《归懋仪集》整理的另一特色。该书前言部分从归懋仪家世生平、交游、创作内容与艺术特色、别集版本等四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可以说是对归懋仪其人其作“全景式”的导读,理论价值颇高。部分有价值的异文均有校记说明,诸稿本多有批改,同样也出校记说明。此外,除了别集文字的整理,《归懋仪集》同时也收录了归懋仪零篇断简的诗文,辑录其生平与评论性的资料、他人的唱和酬赠之作、丈夫李学璜《枕善居诗剩》及其见于他集的数十首诗。这些资料对于归懋仪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可以说,《归懋仪集》是归懋仪研究中目前所见最全的一部集子。该集的整理,对于其他闺秀文学单部别集的整理极具借鉴意义,即如何从研究者的视角,尽最大可能地去全面呈现闺秀其人其作,最大限度地便利研究者获得相应研究资料或提供获取资料的线索,这也许是未来闺秀文学整理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诚然,目前闺秀文学的整理看上去已初具规模,但也仍有进一步推进的空间。比如尽管已整理出版了上千种别集与总集,但事实上古代闺秀的著作远不止这些数量,一些附刻在男性文人别集后的闺秀作品还没有被充分关注,更遑论相当一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中的别集尚未被发掘与整理,因此,我们对闺秀文学摸家底的工作还远没有完成。闺秀文学的整理于女性诗学的建构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基石。古代由于传播媒介所限,闺秀作品能流布于社会的概率相对较小,因此,在古代男性话语体系建构的诗学理论中,其基本处于隐形状态,除了李清照等少数闺秀能进入理论叙事的除外。唯有当越来越多的闺秀作品重新走入研究者的视野,唯有基于对大量的闺秀文学作品以文学史观的重新审视,我们才能从整个闺秀文学的发展流变中更加理性地认识闺秀文学与彼时文坛的异质性与同一性,我们才能给予闺秀文学更加客观公允的文学地位,我们也才能基于此构建此前尚未被充分关注的女性诗学,以完善整个文学批评的理论叙事。而这一切,有赖于女性文学研究者一点一滴的努力,赵厚均教授《归懋仪集》的整理恰具有添砖加瓦之功,于女性文学研究功莫大焉。(作者:徐燕婷)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