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开遍
春花遍地,湖边各处都能看到携家带口、呼朋唤友来春游的衡水人,其中不乏写生的学生、举着相机的摄影爱好者。树林里萦绕着淡淡的槐花香,孩子们在树下跳着跑着。林外是一望无际的澄澈湖水,天空中不时有飞鸟鸣叫着飞过,好一幅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在东湖东北角处的湿地公园入口,沿着慢行路缓行,树林下、草坡上,一片片紫白相间的二月兰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蹒跚学步的孩子挥舞着小手来至花前,蹲下身子对着地上一大片的二月兰兴奋地大叫着“花!花!”,一旁年轻的父母满脸都是笑意,满眼都是对春天希望的憧憬。
在季羡林先生笔下,二月兰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气势非凡”的模样。这是衡水湖边较早开放的花,因其在农历二月即萌发开花而得名,为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任蜀军中郎将掌管军粮,发现此草叶子和茎都能吃,便下令士兵开荒种植,补充粮草。后世人们称之为诸葛菜。二月兰适应性很强,喜光、喜水湿、耐寒、萌发早。它的直根系极长,可保持水土,涵蓄水源,是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可供早春观花的地被植物。
山桃、碧桃和榆叶梅等花木在园博园里长势良好,它们的花期都在 3 月中旬至 4 月。花期常受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城区早于郊区、平原早于山区。山桃开花最早,持续一周左右,榆叶梅次之,持续 7—10 天,碧桃最晚,花期最长。山桃花多为粉色、浅粉色,开白花的叫白山桃,开红花的叫红山桃,都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性能,嫁接亲和性好,果实可食用,木材可用于装饰。碧桃是桃的变种和培育品种,花朵多为粉红色半重瓣和重瓣,也有白、红、粉、浅绿等色,挤挤挨挨挂满枝头,十分漂亮,花期可持续10—15 天左右。常见的品种有红花绿叶碧桃、红花紫叶碧桃、红白双色洒金碧桃等。榆叶梅又叫小桃红,多为灌木,枝叶茂密,花繁色艳,叶片像榆树叶,花朵似梅花,抗寒耐旱、抗盐碱,花紫红、粉红色单瓣至重瓣。
湖畔梅园赏春
衡水湖最佳赏梅处有两个,一个是位于九州大道的养正梅园,一个是位于中湖大道的中湖梅园。这两个梅园里均种植有几万株梅树。另外,在滨湖新区九州大道两侧绿化带也种植了不少抗寒梅 ;在湖西的樱花岛还有几株品相很好的红梅。
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傲雪而开,其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花梅可供观赏,果梅的果实可食用,或盐渍、干制,或熏制成乌梅入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无数画家描绘它,无数诗人吟诵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道尽了梅花的风骨。
经过长久选育,梅在我国有 300 多个品种。现代园艺将其分为 3 系 5 类 18 型,3 系分別为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5 类分别为直枝梅类、垂枝梅类、龙游梅类、杏梅类、樱李梅类。18 型分别为江梅型、绿萼型、宫粉型、朱砂型、玉蝶型、品字梅型、小细梅型、黄香型、洒金型、粉花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五宝垂枝型、玉碟龙游型、单瓣杏梅型、春后型、美人梅型。
传统梅花在本地不易栽活。衡水梅园里种植的大多为比较耐寒的杏梅类、樱李梅类品种,有丰后、绿萼、宫粉、颂春、朱砂、骨红梅、胭脂、美人梅等。3月初开放,花型有单瓣、复瓣、重瓣,花色大多呈深深浅浅的粉红色,也有部分呈白色、绿色。美人梅系紫叶李与重瓣宫粉梅花品种杂交后选育而成,是梅花中唯一的花叶同放的品种。
浪漫樱花岛上
衡水湖东湖西岸的樱花岛上,种植了 4000 多棵樱花树,有河津樱、江户彼岸樱、染井吉野樱、关山樱、松月樱等,涵盖早樱、中樱、晚樱等十几个品种,花期从 3 月持续到 4 月。樱花大多为白色、深浅不一的粉色或红色,早樱多为单瓣,重瓣的多为中樱、晚樱品种。每到花季,朵朵粉嫩的樱花拥簇着挂满枝头,如粉白云霞,春风吹过,落英缤纷,美不胜收。
樱花作为观赏树种,深受人们喜爱。国外植物学家将其划为蔷薇科李亚科李属樱亚属,《中国植物志》把樱花归为李亚科樱属典型樱亚属,分为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樱花、云南樱花等种,可见其受关注的程度。李亚科植物由于超高的颜值和超好吃的果子,受到普通大众、园林界和植物界的关注。由于这个科系的植物之间相互杂交衍生出众多新品种,如何确定归属亦是植物学的难题。根据花期的不同,樱花被分为早樱、中樱、晚樱。其中染井吉野樱被作为标志物,早于其开放的即为早樱,与其同时开放的为中樱,晚于其开放的为晚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