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县民间艺术的瑰宝

  • 2023-04-17 10:48:00
  • 河北文化旅游

刘金民,国家级非遗项目“昌黎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热爱唱民歌,在学校也经常唱民歌,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1988年在王世杰老师的影响下喜欢上了昌黎民歌,并拜王老师为师学习唱昌黎民歌的技巧和演唱方法。2000年拜刘荣德为师,跟刘老师系统的学习昌黎民歌,他的演唱技艺有了很大提高,他的代表作有《捡棉花》、《渔家乐》、《茉莉花》等。

昌黎民歌是流传于河北省东北部昌黎县的一种民间小调,产生年代可以追溯到元代,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按演唱内容区分,昌黎民歌包括劳动号子、故事传说、爱情、生活四大类型,演唱形式则有秧歌调、单口唱和对口篇三种。地区不同,民歌类型的分布也不一样。东部沿海一带盛行劳动号子,南部地区山歌以秧歌调为主,西部地区与评剧的发源地滦县交界,单口篇和对口篇相对较多。其中东部沿海盛行的渔民号子代表着昌黎民歌的主流,民歌老艺人大多出生在东部地区,以演唱渔民号子而闻名。

昌黎民歌以当地方言为基础,用“土嗓子”演唱,这种唱法需要准确掌握好卷舌音、嘟噜音、颤喉音、喉鼻音、补字音、滑音、装饰音、重尾音等八个环节的技巧。演唱时一般用二胡、扬琴、笙、琵琶、唢呐、笛子等民族乐器伴奏,如果是在村头院落演唱,只需一副竹板打唱或一把二胡伴奏即可。昌黎民歌的旋律以徵调式居多,其次是羽调式,宫调式较少,角调式最少,转调的曲子也较少,具有清新、优美、朴素的艺术风格。

昌黎民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昌黎县民间艺术的瑰宝。长期以来,昌黎县文化馆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调查采访工作,共搜集传统民歌155首、劳动号子7首、叫卖调5首、抗日民歌22首,先后加工整理出《拣棉花》、《茉莉花》、《绣灯笼》、《看小戏》等优秀作品。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