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卡通动画,古老的民间艺术

  • 2023-04-17 12:34:00
  • 河北文化旅游

傅希贤,国家级非遗项目“冀南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皮影刻制造型淳朴,刀功老辣;他的操杆准确利落,表演惟妙惟肖。他的对白善于吸收流行语、俏皮话,风趣幽默。

皮影戏是中华民族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旧时又称“灯影戏”或者“影子戏”等,是皮雕造型、说唱音乐以及光影共同展现于一体的艺术方式,被誉为“电影的鼻祖”“最早的卡通动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冀南皮影据传是宫廷皮影流落当地而形成,以造型古朴,风格粗犷简练而闻名。冀南皮影戏,民间多称“牛皮影”“皮子戏”“戳皮戏”“掫皮戏”“单眼戏”等。作为河北省的地方传统戏剧,它主要活跃于河北南部,对冀中、冀北、山东、河南等一带,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冀南皮影戏演员一般有七、八个人,操纵皮影的主要是靠一个人,这个人被称为“掫签”的。在演出时他要同时执两个以上的影人对打,又要随着唱白和伴奏表演各种细微的动作。操纵影人时的活动量很大,严冬露天演出时,经常只穿单衣。其他演员各执其事,又相互配合,每场演出,他们都会显示出全能的本领,连敲带打,既拉又唱。

冀南皮影戏的影人造型粗犷古朴,采用牛皮刻制,其雕缕并不精细,许多地方不用刀刻,而直接用彩绘,这种雕、绘相法的风貌是冀南皮影的特色之一,从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宋代中原皮影“绘革”的遗风。影人的高度约在一尺左右,造型分为生(老生、小生)、旦、净(即花脸)、丑等行当。

其中文人造型大多只有一只胳膊,武将则有两只胳膊。骑马的影人,上半身是活动的,下半身则是与马刻绘在一起的一个整体。民间艺人对影人的造型、色彩和雕刻的处理,除在人物需要的特点基础上进行概括夸张外,又受到民间剪纸和戏剧脸谱的影响,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既有程式化、又各具角色特征的造型体制。

冀南皮影戏的道具主要有皮影造型、表演幕窗、伴奏乐器。乐队配有板胡、二胡、闷笛、三弦、唢呐、笙等乐器,又配上了电子琴。武场配有板鼓、战鼓、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马号、梆子等。冀南皮影戏班社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习俗,基本上体现了原生态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傅希贤师从苏文秀,学习“掫扦”和打击乐器演奏艺术。1956年至1958年参加石家庄皮影剧团,担任“影人”操扦的“主扦”工作。1959年参加成安县北漳村皮影剧团,担任剧团团长兼主要演员。

傅希贤是位“六场通透”的“全能型”皮影艺术家。在多年的艺术表演中,形成了他自己的演艺风格和特点:他能“双手作出千般态”,将一片有限的屏幕空间拓展成无限的表演空间,可把社会生活的万象在影幕上进行逼真的表现。被业内人士称为“铁杆儿”。

在演唱上,傅希贤主工“青衣”和“小生”行当,声音饱满,唱腔悠长。演唱时真假声结合,流畅自然。多年来,先后培养了20多名弟子和学生。他口述整理的神话故事剧《流沙河》、《前汜水关》、《界牌关》、《杨招讨打殿》、《三上轿》等剧目被收录在《冀南皮影戏剧本集》一书中。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