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类别:传统戏剧
批次:第三批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爬虎小调是太行深处的涉县一带,以辽城乡塔庄村为代表以祭祀山神为主的民间传统戏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时,塔庄村地广人稀,大山中的狼豺虎豹常见,闯进村子找食物,或下山到清漳河边喝水,使村中人畜遭到伤害。传说山民们大白天就紧闭大门,预防老虎侵害。后来,山民们在无意中发现老虎的弱点——对巨大声响和火花的惧怕。于是用敲锣打鼓、点燃火把的方法驱赶老虎。但捉和打的目标和方式不同,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但都寄托了人们追求平安幸福的理想。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全村男女老少参与,或演或看,以示对平安、幸福、健康生活的珍惜,对山神爷的敬仰。每年的正月十五,天南海北的塔庄人都要回到村里参加这项活动。演出地点就在村内专门为山神演出而盖的古戏楼上。(二)演出范围和剧目内容:演出范围仅限于塔庄村内的古戏台上,不会到外村演出,但外村的人可以到这里观看。(1)剧目:演出的剧目仅有《爬虎》小调一种。(2)剧本也是历代口口相传,没有形成文字性的剧本。(3)内容:隐在台后高高在上的山神爷命手下的判官手执钢鞭打死侵害山民的猛虎,最后山神爷、山民、判官皆大欢喜,预示着山民们一年生活的平安幸福。(4)人物:只有山神爷、老虎、判官,但山神爷在台后,并不出场,判官是其形象的化身,手执钢鞭,相貌威严,而老虎虽有凶猛残酷的一面,但又不失调皮可爱之处,其在台上不时有洗脸、挠头、喝水等动作,常常令人捧腹大笑。(5)唱腔:与京剧中的西皮二黄相仿但又不同,台上演出以场面动作为主。而且只在开头或结尾处偶然出现。其结尾处代表山神出场的判官唱词是:咱家菩萨头上戴,脚踩猛虎地留平,手拿钢鞭舞劈兽,黑虎玄天照严天。(6)乐器和服装:有二胡、板、鼓、锣、小镲等。还有专用道具和服装。每到正月十五,全村男女老少都到山神庙祭演出,逐渐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涉县爬虎小调,又与涉县众多的地方祭神传统戏剧独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