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古村落 | 沙河:安河村

  • 2023-08-17 21:14:00
  • 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安河村地处太行山东麓丘陵山区交界地带,属沙河市柴关乡管辖,东距沙河市区约32公里,北距329省道南石线约5华里,南石公路和柴关连接线挨村而过,交通较为便利。2016年,安河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3月被评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

相传,安河村最早是由几个小村合成的大村,先人为了更好地增进各姓氏家族的和睦相处,以利于村庄的发展壮大,经商议确定以“安河村”命名,意为“安康和睦”、“安居乐业”,源远流长。

安河村建村历史始于明朝,现有常住人口3500人左右,村中姓氏主要有陈、田、彭、杨、刘、王、安、张、李等,其中陈姓最多,均为汉族。小寨、平硇、尖硇等石岭陡坡在村西错落分布,七星山逶迤连绵于村北,峡沟水库灌渠自村西绕村北流过。全村有耕地2800余亩,种植谷子、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另有村民承包岗坡,栽种红枣树。改革开放后,有村民引进技术,从事酸枣仁加工,产品销往晋冀陕豫等省。

四大庄园

安河村的明清至民国时期传统建筑集中连片,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村落形貌呈太极图形状,村中两个蓄水池塘分别为太极图中的“阴鱼眼”与“阳鱼眼”,民居环绕两座池塘向周边依循山坡高低走势,次第错落而建。从清朝中期至民国初期,村中出现陈、彭、田、杨“四大财主”,他们在村内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庄园”,经过近二百年的修建完善,逐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太行山丘陵区民居建筑群。村内“四大庄园”建筑,除彭姓“庄园区”因地处低洼地带,毁损程度较严重外,陈、田、杨三姓庄园区保护现状基本完好。“陈姓庄园”庄宅院落多见“七裹五”或“五裹三”形式的四合院,多为一进两套与一进三套院格局,内宅房屋为起脊瓦房,房脊两角放置镇宅兽;建筑用料选材精细,房屋墙体为青石蓝砖白灰垒砌,下部为约一米高青条石,上部为一色青砖卧砌到顶,墙角处用规整平直的青条石交叉叠压,临街屋顶建有垛口样式的高大马墙;面街门楼多用大块青条石垒砌成三级或五级台阶,立方体青石门墩外侧两面雕刻仙鹤、寿星等吉祥图案,门楼装饰木挂落和垂柱,彩绘古装戏剧人物,透雕吉祥图案,单向斜坡(俗称一出水)布瓦顶,双层飞檐。分布于安河古村南部的田家大院建筑特色明显,临街房屋墙体所用青条石较多,每隔一米高度用两层青砖找平,墙体在齐胸部位镶嵌雕刻精细的拴马石,有元宝形状,有对把儿寿桃形状。临街大门宽大厚实,整个门面镶嵌铁皮,密集铆钉手工打制的圆盖大铁钉,门旁放置上马石,显示了院落主人曾经的繁华气派。内宅墙体根基是青条石,卧砖到顶;门窗顶部呈弧形,青砖裹券;房檐下有一排立表青砖,雕刻朵朵盛开的牡丹花或莲花;房脊瓦雕刻一整排连枝荷花,叶茂花硕,立体感极强。站立院中,环顾四周,顿觉神情安然,犹如享受到古人曾经的农耕社会静穆、悠闲而诗意的生活。杨家“庄园区”在古村北部,民居分布集中且保存完好,门楼建筑精致,门口两侧放置青色立方体门墩石或抱鼓石,门楼装饰木枋挂落和垂柱,挂落雕刻图案繁复而精细,以暗八仙和草龙结合构图为主。

院落是标准的四合院,主房为一层或二层楼瓦房,飞檐翘角;东西配房多为平顶房,在房顶北部建筑小阁楼,往往在小阁楼或一层瓦房临街山墙上开设精致的圆形窗,院内栽植苹果树,从而增加了民居的灵动之气和生活气息;墙体垒砌极为精细,院内门窗顶部用平直过木,过木两侧下垫磨制平整的青石块,窗花以田字套为主。

重义担当 一脉相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杨氏家族“庄园区”北侧河沟上有一古石桥。据《安河杨氏族谱》记载,下沟之上只有一块木板,“沟两侧居民来往多有不便,常有不慎者摔入沟中,夏播秋收季节人担驴驮,远绕关帝庙才能回家,杨氏家族五世祖扬琦,勤劳善良,开明豁达,行善济贫,心系大众,携三子节衣缩食,出巨资修建石拱桥,历时一年,于雍正七年拱桥直通南北,沟堑变通途,乡人集资唱戏三天,以示庆贺。”

由此足见安河人血脉中生长着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的基因。重义和担当精神历代相传,生生不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30多人成为人民子弟兵,毅然走上保家卫国杀敌寇、抗美援朝打美帝的战场,涌现出革命烈士12人。

民俗与乡艺

安河村有着丰富的庙宇建筑文化,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位于村中水塘南侧的龙王庙和位于村北部的御祭龙王的“茶棚”。龙王庙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乾隆、咸丰及民国时期均有重修。村内还建有碧霞元君神庙、关帝庙、菩萨庙、土地庙等庙宇,村北的大圣庙祭祀齐天大圣孙悟空,世所少见。安河村有名声远播的冀南吹歌、跑驴、旱船、高跷、火龙、舞狮、二鬼摔跤等传统民间艺术表演项目。民俗”二月二抬九爷”是安河村特别隆重的祭祀仪式,它是村里一项以祭奠龙神为中心、娱神娱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每年“二月二”下午,安河全村人开着各种车辆,浩浩荡荡到十几里外的全呼村龙王庙里抬九龙,俗称抬九爷。傍晚时分,抬着九爷在全村游走,全村张灯结彩、施放焰火,祈求九龙保佑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保佑全村人平平安安。安河村的吹歌更是名声远播,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吹歌传承人主要有陈白旦、陈黑旦、刘福太等人;现在吹歌传承人最优秀者当数陈白旦嫡孙陈力锋。另有传统戏剧表演团队——安河豫剧团,该豫剧团体原称“大梆子戏团”,现仍有传承人在世。

近年来,安河村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较快,村里安装了自来水,新修了蓄水池塘,大大缓解了人畜饮用水困难。安河村正在沿着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道路快步前进。

  • 编辑:赵幸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