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场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很多朋友都对北京卢沟桥很感兴趣。小编在此也为大家整理了卢沟桥一日游攻略。
卢沟桥简史
来到卢沟桥,不能不数一下狮子。小学课文《卢沟桥的狮子》中介绍了卢沟桥上每根柱子都雕着狮子,它们形态各异,憨态可爱。数百年来,关于卢沟桥狮子的数量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有资料说总共有485只,而另一些资料却声称多达501只。这个数字之谜成了一桩悬案,也正因为如此,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往卢沟桥探索。
在卢沟桥的两端,一进入就可以看到桥头两侧各有一座静卧的石狮和一垂首的石象。此外,还有4根石制的华表和4块石碑。这些华表高约4.65米,形式与天安门前的华表相似,但在雕刻与装饰上有所不同。八角形石柱的华表巍然挺立,下部底座为石质须弥座,上部横贯云板,柱顶有圆盘式的莲座,莲座上雄踞一石狮,多年来静静地守护着卢沟桥。四块石碑中,“卢沟晓月碑”位于桥的东面雁翅桥面的北侧,碑上是乾隆的御笔,碑后还有乾隆所作的卢沟诗。
每当中秋圆月的夜晚,卢沟桥头一轮明月高悬在夜空,四下寂静的夜空、远处苍茫的山丘、干涸的河道、古老的石桥,浑然一体,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美景,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
在卢沟桥的东侧,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七七事变”发生地——宛平城。宛平城建成于明朝崇祯十三年,最初名为“拱北城”,清朝改名为“拱极城”,而在1929年,由于宛平县署搬迁至此,城市改名为宛平城。宛平城的规划整齐,与城外的卢沟桥相连,形状酷似一把锅铲,因此攻下宛平城,北京城就如同“锅铲”一般,轻而易举。历史上也确实如此,李自成就是从这里进军北京城的。
1937年7月7日,驻守在卢沟桥附近的二十九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开启了中华民族悲壮而又惨烈的一段历史,不知有多少中华儿女献出宝贵的生命。
走下卢沟桥,来到宛平古城南面的抗日战争雕塑园,一尊尊生动形象的塑像向我们诉说着中华儿女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所遭受的虐待与苦难,再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辛历程,再现了中国人民与日军血战到底英勇不屈的顽强精神,再现了睡狮一般的中国人民觉醒后的惊天怒吼!
主要景观
卢沟桥的狮子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据卢沟桥文物部门数据,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上的石刻精美,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曾有485个石狮子被清点出来,后来又发现了17个,总数应为502个。石狮子姿态各异,有雌雄之分,大小石狮子共计496个。卢沟桥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乾隆御书“卢沟晓月”碑
据金代《明昌遗事》所载,“燕京八景”始于金章宗年间。在桥的东西两头各立御碑一通,东头为清代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西头则是清康熙帝于1698年为记述重修卢沟桥而竖的御制碑。
古时,这里的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因此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如今,在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内,依然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月色朦胧,月亮倒映水中,散发出明媚皎洁的光芒。站在卢沟桥上,市民们已经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
这里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还是首批全国百家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此外,这里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处所在地,以及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
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建成的。
园内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有以《国歌》为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八年浴血奋战历史的雕塑群区以及下沉式中心广场、宛平城墙、绿林等主要景观。
宛平城
卢沟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这座城是明末为保护京都而建的拱极城。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了"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城墙上至今还留有累累弹痕。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城内北侧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侧辟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城楼上有七七事变纪念馆和中国古桥陈列馆。
交通:地铁16号线,达宛平城站,出站后步行可达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