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国,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潭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说到潭腿,也许有人第一次听说,但若提起歌曲《中国功夫》,相信很多人张口就来:“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歌曲中的“北腿”指的就是潭腿,它的发源地就在邢台市临西县。
北腿是昆仑大师在河北临西龙潭村龙潭寺(旧称山东临清龙潭寺)所创的“潭腿”。昆仑大师是后周的著名将帅,“陈桥兵变”后昆仑大师沿运河遁至龙潭寺落发修行。修行过程中研创出十路腿法传世, 借“龙潭寺”之潭字命名为“潭腿”,龙潭寺也是武林门派“昆仑派”的发源地。潭腿武术发展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传承历史,2009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潭腿”充分利用腿长力大的特点,讲究“拳三腿七”和“拳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潭腿”套路朴实工整,左右对称,气势连贯。在攻防技击方面,较强地突出了北方腿派的特点,腿法多变,进退顺畅。
李正国是昆仑大师再传潭腿第九十九代弟子,拳号:菊启,河北省临西县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潭腿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工商联文旅委员会委员、邢台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临西县人大代表、临西县龙潭寺潭腿协会会长、临西县体育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临西县非遗潭腿进校园学校武术总教练。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政协报、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狮城日报等等以及众多网络媒体均对其传承潭腿事迹做过报道。
如今,“潭腿”已经作为一项非遗文化进入临西县各中小学甚至我省的部分高校,而“潭腿”的发源地龙潭村,也充分抓住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好基础设施规划,将 “潭腿”这一传统民间文化发扬光大。
“弘扬中华武术,振兴民族精神。传承潭腿,扬我国魂。”在临西县六中附小的操场上,孩子们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响彻云霄。课间操铃声一响,2600余名学生汇聚在操场一起操练潭腿,一招一式,眉眼传神,虎步生风。对孩子们来说,武术不再仅仅是影视剧中飞檐走壁、腾空而起的神秘武功,更是一种外练武学、内修心性的真功夫。
2014年,李正国在北京市传统武术锦标赛上一举夺得潭腿——拳术、器械双季军;
2015年,李正国与潭腿众弟子经过自筹资金,恢复了龙潭寺潭腿祖师殿——昆仑殿;为全国潭腿弟子寻根问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3月,李正国的文章【从龙潭寺出土磉石说潭腿】,在国家级武林刊物【武魂】刊登。文章的刊登让世人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南拳北腿”之北腿发源地临西县。
2019年7月,李正国在河北省第20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展演潭腿,赢得在场领导嘉宾的一致好评。展演结束后即代表临西县潭腿协会与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合作框架协议》。就省级非遗项目潭腿进校园活动展开深度合作。
2019年12月,李正国荣获邢台市级“优秀武术教练员”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李正国登入河北电视台直播综艺节目《冀有好物》演出,潭腿展演让现场观众惊呼连连,本次直播节目圆满成功,让更多的人更加详细的了解了临西。
2021年8月31日,河北省文旅厅印发了《关于命名2021—2023年度“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通知》,临西县(体育—潭腿)榜上有名。
2021年11月12日,“潭腿”校本教材正式在临西县第一小学卫罗庵分校出版发行。
2021年12月31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冀文旅非遗字〔2021〕13号文件;《关于公布河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中,临西李正国入选潭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22年12月14日,《临西县全国潭腿邀请赛》获得河北省100个“最具人气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荣誉称号;会长李正国荣获河北省100个“最美健身达人”荣誉称号。
2022年12月30日,临西县潭腿协会与邢台学院共同合作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21TY007),非物质文化遗产《临西潭腿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书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