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第六批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省涉县井店镇拐里村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22公里,东距曹家安村1公里,西北1.5公里与王金庄毗邻。境内重峦叠嶂,沟壑交织,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深山区。拐里村始建年代无考,据村中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南坛庙碑和光绪三十年五月建立禁南寨垴碑记推测,至少在明中期已初具规模。先由赵姓迁来定居,因始祖腿有些残疾,人称赵拐子,久而久之将人名叫成了村名,衍化成拐里。随之有王姓、兰姓、曹氏迁来定居,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拐里村制作黑芝麻丸的传统由来已久。中医食疗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早在秦汉时期,众医家所著《神农本草经》中,便将黑芝麻列为上品,原文写到“黑芝麻禀厥阳春之气而生,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添精益髓,久服轻身不老”。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利用现有资源来对身体进行食疗补养。每到黑芝麻收获的季节,人们便会将刚刚收获的黑芝麻进行九蒸九晒,然后搭配蜂蜜制作成丸子,保存起来,每日两三颗。
因制作工艺繁琐,耗时周期长,以及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转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几乎不再耗时耗力的去制作九蒸九晒的黑芝麻丸,九蒸九晒技艺逐渐陷入失传的窘境。
黑芝麻经过清洗揉搓后进行蒸制,蒸好之后进行晾晒,反复9次,后经过炒制研磨再搭配炼制好的蜂蜜制成丸子。其中清洗揉搓力度的把握、蒸制火候的掌握、晾晒天气预测以及保存方式都至关重要。现传承人王建朝对此熟练掌握,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于2018年在当地建立占地1500余平米的九蒸九晒基地。选用优质黑芝麻,九蒸九晒后搭配蜂蜜制丸,无任何添加剂,通过手工制作,口感香甜软糯、质地柔软、入口即化。
如今,传承人王建朝利用新媒体平台将黑芝麻丸网上销售,通过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年销售额达五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