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地宫重启,千年泥火之约

  • 2024-02-29 19:48:00
  •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这些诗句都描述的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生产的瓷器。

宋金时期,定窑是北方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窑场,也是宋朝皇室和达官贵人的第一选择。在定州北宋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定瓷,不仅质量上乘,造型精美,是宋初定瓷的典型代表,而且也体现了北宋时期香火鼎盛,茶风盛行的社会风貌。

静志寺塔基位于定州贡院院内,地宫呈不规则方形,四壁均有壁画,出土了600余件文物,其中瓷器115件。这批瓷器多采用贴塑、划花、刻花、印花等装饰手法,胎质细腻、造型端庄、釉色柔和,器类极为丰富,其中净瓶、炉、盒等器类造型丰富、极具美感,地宫中还出土了瓷海螺、黄釉鹦鹉壶等形态逼真的定瓷。

净众院塔基地宫位于定县城西南侧。该塔基地宫呈不规则方形,穹窿顶,共出土银器、瓷器、玻璃器、石刻等共106件,其中瓷器55件,有盒、罐、瓶、壶、净瓶等多种。这个塔基年代稍后,出土定瓷制作工艺更加精巧,釉色也更加莹润。装饰多采用刻花、印花手法,器形较为高大,花纹也较复杂。

定州静志寺和净众院塔地基所藏的170多件定窑白瓷,基本上属于北宋初期定窑,其胎体坚硬,釉面光洁,釉色纯白或泛黄,可称为“定瓷”中的精品。定州墓中出土的定瓷,按其器型可划分为佛教器皿与日常生活器皿两大类,前者以炉、净瓶、舍利容器等为代表,而后者则以盘、碗、罐、盒、壶等为代表。

这些定瓷不仅体现了早期人民礼佛、敬佛的社会背景,还以类型丰富、技术高超的瓷器群定格住了这一时期定瓷百花齐放的烧制工艺。

宋人雅趣 宋词之美

定窑是宋朝五大名窑中,仅有的一家以白色釉料闻名于世的窑口。它在隋唐时就开始创制,在北宋时达到了它的巅峰,其烧制历史已有七百多年。定窑在北宋时期,工艺精良,瓷质晶莹,样式简练,雕饰华丽,被誉为“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后来,定窑在元朝战争中被摧毁,其烧成技术也随之失传。20世纪70年代,陈文增与蔺占献、和焕等人经过数十年的摸索下,历经数十年的磨砺,定瓷的烧制技术终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定窑主要生产白瓷,并且达到了宋式白瓷的巅峰,北宋灭亡之后,伴随着北方人口南迁,原来的定窑匠人部分南迁至江西景德镇和江西吉州,继续在吉州生产定窑白瓷,历史上成为南定。

定窑瓷器的特点是胎质薄而轻、白定胎色白而泛微黄,质地较为坚硬致密,施釉极薄,可以见内部胎质,有被称为“蜡泪痕”的积釉,在器物外壁薄釉处能看到胎上的旋坯痕。北宋早期定窑口沿有黑色釉,后期无釉露出芒口,芒口多镶金银铜等。

定窑瓷器有白釉、黄釉、褐釉、黑釉、紫釉、红釉、绿釉、金花、鹧鸪斑、加彩、白釉刻划印花、黑釉白花、褐釉刻印花、黑釉刻印花、白釉剔绘黄花、内外刻花、内外划花、内外印花、外刻内印花、白釉酱口、黑釉酱口、豆青地剔白花、白地绘黑釉花、唐三彩、咖啡色釉绘花、白釉剔黑花、青釉剔划白花、白釉黑花。在阅读瓷器文献时我们时常会遇到“黑定”、“白定”、“红定”、“绿定”、“紫定”等等,指的就是釉色。

虽然定瓷传统烧制技艺在曲阳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来在曲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出了许多发掘、继承、发展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难题,有着濒临失传的危机。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