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易水砚:李白赋诗赞颂的砚台

  • 2024-02-29 19:55:00
  •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醉卧黄龙不知返,举杯当谢易水人。

易水砚历史可上溯至东汉。2006年,在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易县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组汉代石黛板,由平板和研石构成,光滑细腻,平板中部微凹,四周残留墨色痕迹。经专家认定,砚为玉黛石,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石质砚。

一方在手转乾坤,清风紫毫酒一樽,醉卧黄龙不知返,举杯当谢易水人。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用诗句由衷表达了他对易砚和易墨的钟情与赞叹。据说,此诗是李白来到易砚产地黄龙岗后的有感而作。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砚文化空前繁荣。《保定名产》记载:“早在唐代,易州的奚超父子就继承了祖敏(唐代著名墨官,易州人)的松烟制墨技术,并在易水终南山津水峪发现了‘易水砚’石材。到了五代时,奚超之子奚廷珪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国姓李。为躲避战乱,由易州迁居歙中,成了‘徽墨’、‘歙砚’。今天安徽老胡开文墨厂至今还有“师承古易水,奇珍握墨绝”的对联,而易水砚也久盛不衰,成为北方闻名的‘文房四宝’之一”。

制作技艺

易水砚石料为上亿年形成的水成岩,清弘治《易州志》载:“砚石有紫、绿、白、褐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砚石代表为“紫翠石”和“玉黛石”。所制砚台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易水砚不仅石质优良,而且开创工艺化制作之先河,工艺流程需经过22道工序:采石,运石,选石,存放,构思,设计,构图,裁切,粗坯,整型,粗雕,细雕,调整,打磨,命名,寓意,铭文,钤印,镌画,烫蜡,配盒,装帧,工艺考究,手工制作,一丝不苟。

所制砚台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正如《易州志》记载:“砚台,产台坛村”,“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

传承人邹洪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创中国易砚工艺化制作和巨砚制作之先河,他设计主创的代表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被国内外众多政要贵宾所珍爱。主要论著有《中华砚文化汇典·易砚》《中国名砚·易砚》等。

现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等职务。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首届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国家级“邹洪利技能大师工作室”主创者、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